2015年07月,茵曼+千城萬店…
2015年11月,茵曼+百貨…
2015年最后一天,
匯美集團再添戰略伙伴“素型O2O體驗館”
……
融合線上X線下的落點,初步釘到位。
大家或多或少看到,今年的整個茵曼和匯美集團與去年截然不同,初步構建了一個比較完整的生態架構去引領未來商業零售的競爭格局。
目前三棲作戰,O2O、線上線下、移動端有了良性的數據脈動,就像茵曼剛起步那幾年的曲線一樣(激動)。讓更多匯美人、更多品牌合伙人參與到當中,作為共同的經營者。
個性品牌迎來“青春期”
2015年受經濟大環境的影響,我們經歷了新品牌成長的陣痛,與此同時,整個電子商務一線陣營的品牌,也面臨著同樣的生存挑戰。
幸運的是,在變革的風口下,我們努力存活下來,參考打造茵曼、初語,生活在左的模式。2016年十余個新品牌,將通過 匯美集團的“賦能機制”共創一片新的天地,希望最終能夠做一件事情成一件事情。
我們堅持的是什么,是產品,產品做好是根 本。茵曼也好,其他品牌也好,沒有把產品做好,根基就不會牢固。
我們吸納的品牌都非常挑剔,盡管今年銷售額并不那么猛烈(有些時候慢一點也無妨),但是我們選擇的所有品牌都是風格差異化明顯、非常有特色的。新品牌在一定的時期,堅持做到讓消費者感受到產品的好的品質,我認為這就已經成功了第一步。
我更相信,2016年將是個性品牌的青春期,迎來新的氣象。
人、品牌不再有界限
線上品牌瘋狂下線、線下品牌瘋狂上線,這種態勢會越來越猛,將是新商業零售線上線下融合的前兆。
下一個零售時代,消費者對奢侈品的熱情將逐漸淡化,對高性價比、個性化的追求,將成為消費主流,渠道會變得更多樣化。
為何說“人”也沒有界限?也就是說,未來主流消費人群,有望過渡到沒有性別、年齡的區分,更沒有線上線下之分,這是我的一個預言。
新零售商業幾種“性格”
向粉絲運營轉變
由地產、流量向粉絲、資產運營轉變
回歸商業本質
傳統高倍率、單一賣貨模式面臨強烈沖擊
輕商業模式
重資產向輕商業轉變,大部隊變特種兵
主流消費方式
用互聯網效率創造年輕主流消費方式
暴利時代終被終結
服裝品牌的競爭進入了全球競爭時代,而非互聯網品牌之間,或者傳統品牌與傳統品牌的競爭。國際品牌進駐各平臺,我認為是好事,既能為線上品牌營銷引流帶來優質顧客,又能推動平臺自我完善,加快整個商品流、用戶流的良性循環。
不同年齡層消費者衣服風格趨同性增強,不能再以傳統的年齡維度區分顧客。比如購買產品價格偏好就是劃分消費者群體的一種方式。(圖:看消費者性別、年齡的集中度,消費人群出現了多樣化分布,也意味著消費的多元化需求,產品性價比競爭加速)
淘寶網紅、社交媒體品牌等創新顯示,90后消費者更注重對明星(偶像)人物穿衣打扮的模仿,關注對故事及文化的詮釋。
未來的消費者越來越注重高性價比的東西。國內消費者對奢侈品的熱情會逐漸減退。明年或未來幾年,線下高倍率品牌會受到線上高性價比品牌的強烈沖擊,將逐漸轉變成合理的高性價比產品,業內會真正回歸零售本質。
我們有信心茵曼等互聯網品牌,今年會對暴利商品形成強烈沖擊,并繼續保持穩增長和盈利能力。
一件衣服要想真正賣得好,其實后面有大量的工作,除了設計,面料的選擇,消費者的調研,版型的試穿,一個版做出來后還會發給新顧客,讓顧客去試穿,試穿后顧客反映產品哪里不好,版型哪里不舒服,包裝的體驗哪里不好,定價是否合理,是否有超出期望。不是簡單的測試,而是經過了大量的調研。
新零售時代來臨,對產品的認識,對消費者的了解都要不斷進步升華。
“斗地主分田”非上策
1947年,中國實行土地改革,斗地主、分田地。為什么農民會支持把地主給抓起來,把田地重新劃分?要么分配不合理,要么就是田糧太少大家沒得分。
現在大家不是把地主殺了,把田毀了,老方主張是重新構建游戲規則,重新定位合作關系,重新合理分配,打破暴利,還利于消費者。
新時代的商業零售,不是“斗地主”,而是凝聚成為新時代“中國商業合伙人”,開創新業態,引領創造力和高品質的消費觀念。
(作者:茵曼董事長方建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