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煙火要回來了。”
在中央到地方各級政府的支持下,曾經被“邊緣化”的地攤經濟,一時間走上了風口浪尖。隨著“地攤熱”持續發酵,有人認為,地攤經濟擠占了商業地產的生存空間。真的是這樣嗎?地攤經濟下,商業地產應該怎么玩?
01地攤經濟的前世與今生
地攤經濟不是新生事物,它幾乎貫穿了上下五千年的朝代更替和商業更迭,擁有著極為深厚的文化底蘊。
早在先秦時期,我國就出現了專門做小買賣賺錢的群體,《周禮·地官·司市》中講到的“夕市,夕時而市,販夫販婦為主”,便是關于攤販較早的記載。
明代《清明上河圖》中,生動地描繪出各種各樣攤販的形象,橋面上車水馬龍熙熙攘攘,商販不失時機的占道經營,有的擺地攤,有的賣食品,挑擔的、支攤的、吆喝的......地攤經濟成為北宋商貿繁榮的一部分。
到了當代中國,地攤經濟同樣遍布于大江南北的各個角落。在改革開放的浪潮之中,地攤成為了不少企業家成長的“搖籃”。從馬云、任正非、羅永浩到薇婭,許多知名大佬都是從“擺地攤”開始創業的。
然而,2008年以來在“創建文明城市”的號召下、最接地氣的地攤經濟反而開始變得“不入流”,貓捉老鼠的游戲頻頻上演,“地攤經濟”逐漸淡出我們的視野。
如今,在總理的號召下,“地攤經濟”站上風口,“是人間的煙火,和“高大上”一樣,是中國的生機。”一語頻頻刷屏。命運多舛的地攤經濟,終于將迎來其“高光時刻”。
02地攤文化走進購物中心
雖然命運多舛,但地攤經濟仍然頑強地生存了下來。不僅活了下來,這種文化形式甚至成為消費購物方式的一種新潮選擇,走進了“高大上”的購物中心,成就了各式各樣的創意集市、主題街區。
長沙文和友
典型的有長沙的“文和友”,用上世紀80-90年代的老長沙市井裝潢,打造出了一條復古感極強的街巷,無數個平淡生活的老場景,令人心安的市井氣息躍然眼前。
值得一提的是,文和友的創始人文賓的創業路,便是從“擺地攤”開始。把“文和友”從路邊小攤做到長沙名片,誰說地攤經濟就一定代表Low呢?
上海1192弄風情街
弄堂曾經是上海的主流生活載體,是活的上海市井,不管高尚還是低俗,不管富有還是貧窮,這里都是上海煙火氣最濃的地方。
1192街區設計巧妙融合老上海城市建筑和生活方式,從十六鋪碼頭到洋行倉庫,從有軌電車、老式黃包車到燈紅酒綠的十里洋場和老式斑駁的石庫門磚瓦,讓人感覺回到了從前的弄堂。
泰國iconsiam
地攤經濟也并非我國獨有,如果你去過泰國,也一定記得那些街頭那些獨具特色的小攤。鐵道集市、水上集市、周末集市...這些集市,也是泰國煙火氣最濃的地方。
水上市場是泰國的一大特色,它是集中了吃喝玩樂的最具泰國特色水上文化的體驗場所和真實市井。泰國的iconsiam商場,首度把“水上集市”搬進了室內,讓消費者隨時處在一個輕松的氛圍中,就像在外府的水上市場上閑游一樣。
地攤文化本身具有的地方文化和城市記憶,可以為購物中心帶來源源不斷的場景靈感,從而催生出新的消費場景:既有“人間煙火”氣,又不失“高大上”的環境。
03乘風“地攤熱”,商業地產怎么玩?
回到最初的問題,“地攤經濟”來了,對商業地產有殺傷力嗎?
許多人擔心“地攤經濟的默許,會不會將商場、實體店的人流分流,造成實體經濟經營不振,影響投資商業地產的租金前景,造成大量商業地產不斷攀升的空置率。
派小沃認為,各位地產人大可不必視“地攤經濟” 為洪水猛獸。
前幾日,以城市老舊物業、存量商用物業的設計、改造、招商和運營管理的錦和商業,以百貨零售、商業地產運營為主營的茂業商業等,一批商業地產概念股喜提漲停,顯示了資本市場在地攤經濟風口下對商業地產的普遍看好。
那么,地攤經濟下,商業地產應該怎么玩?
互補互充,形成互動
地攤經濟提供的是低成本商品,與百貨商場、購物中心等“高大上”競爭關系不大,客群也不同。
吃燒烤、小龍蝦我們可以去地攤,這種消費可有可無,無需售后。而當我們需要買西裝、買香水、買包包,我們還是會選擇前往商場,商業地產的存在是必不可少的。兩者可以互為補充,甚至商業地產還可以因地攤經濟的引流而從中獲益。
在成都、大冶等地,很多市集、夜市攤位分布在商場外圍,據大冶雨潤中央商場負責人接受媒體采訪時所述,地攤夜市和商場主打的商品不一樣,一定程度上形成了錯位發展。同時,夜市擺攤吸引來的人流,一定程度上也為商場帶來了更多客流。
“地攤經濟”帶活“夜經濟”
“地攤經濟”對“夜經濟”有重大意義,它是“夜經濟”中最具煙火氣的一部分,“我們不指望所有人泡吧,但可以指望所有人逛夜市”。
鄭州朗悅·公園茂打造了一個聚集了美食、音樂、巡游、舞蹈表演、露天電影、文創市集等眾多內容的“高新夜巷”大型市集活動。
自5月28日開市以來,客流不斷攀升。“目前日均客流已經超過2萬人次,停車場客流增長30%左右。”負責人介紹,為響應鄭州市政府打造夜經濟的號召,高新夜巷營業時間為每晚7點至11點,考慮到附近居民居住體驗,廣場音樂在每晚9點半之前結束。另外,為助力商戶恢復經營和經濟復蘇,高新區管委會還將投入約1225萬元時尚生活消費券+福袋用于拉動高新區夜經濟發展。
6 月 6 日 -6 月 30 日,首屆上海「夜生活節」將啟動,在南京路、淮海路、靜安寺、徐家匯、陸家嘴、五角場等商圈內,重點企業將延時營業至 23 點,百聯集團旗下八佰伴、第一百貨、青浦奧萊等 13 家商場將延時營業至 23 點,此外,上海軌道交通部分線路也將延時運營至 24 點。
與此同時,上海還將強化夜間城市綜合配套,增加夜間交通配套、支持打造周末限時步行街等服務,以提振夜間消費市場信心。
總的來說,不同業態模式和消費定位的企業,其受影響的程度肯定是會有所不同的。只要能轉換經驗理念,那么地攤和實體商業之間競爭其實非常有限,甚至還能形成良性互補,帶動“夜經濟”。
04寫在最后
商業地產想要乘風“地攤經濟”是有先天的優勢的,首先其有合法合規的場地,無論是戶外還是室內,甚至是難以利用的區域都可以改造成市集區,增加人氣并盤活商業空間。
其次,商業地產的商戶是有實體店背書的,一般都是有著一定知名度的品牌,更容易獲得消費者信任。
更不用說商業地產還有著專業化的運營管理團隊,無論是在營銷宣傳還是環境打造方面,都比流動攤販更具啟動“地攤經濟”的優勢。
“高大上”與“煙火氣”并非水火不容,商業本身就是具備多樣性的。到底這一熱潮會給商業地產帶來怎樣的變化,我們還需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