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亞迪36歲員工猝死事件,再一次觸慟996社畜們的神經,引發現象級刷屏!置身風暴中心的比亞迪,更因涉對員工的過度壓榨,而被勞動監察部門介入調查,與此同時,比亞迪代工業務不及預期、凈利潤大幅下滑的經營困局也逐漸浮出水面,會否是山雨欲來風滿樓的前奏?
01,員工猝死,3萬塊“打發”?
100多年前,馬克思告訴了全世界,資本的瘋狂逐利天性,近日,無數打工人,再次隔空領教了資本的冷血無情。
2021年11月17日,據澎湃新聞報道,11月5日,36歲的比亞迪員工王某龍(化名)猝死在出租屋,王某龍生前的打卡記錄顯示,10月份他有26天工作時長都在12小時左右,遠遠超出了勞動法規定的8小時工作時長,報道一出,引發熱議。
結合已知線索,復盤該起事件,我們認為這起悲劇之所以引起轟動,可能主要是責任的認定和賠償的標準上。
究竟算不算工傷?
據王某龍親屬透露,比亞迪認為,王某龍在出租屋離世,不算工傷,出于人道主義考量,最多只給兩三萬元,在王某龍親屬表示強烈的反對后,后來又改口將補償提到六七萬元。但家屬仍無法接受,認為王某龍是因為持續加班,才導致的猝死,遂向媒體求助。
這里面就牽出了一個工傷認定的問題,據《工傷保險條例》第十五條第(一)項規定:“職工在工作時間和工作崗位,突發疾病死亡或者在48小時內經搶救無效死亡的,視同工傷”,相關法條雖明晰了工傷的邊界,但具體到實例中,往往存在爭議,此前就發生過類似的訴訟,遺憾的是,最終是判申請工傷的一方敗訴。
在本起事件中,王某龍雖然是猝死,但具體死因未明,而且也很難證明他是工作時間發病的,家屬貿然起訴,可能也是大概率輸。就更別提走訴訟所消耗的時間與精力成本了,那自然,家庭條件本來就不寬裕的王某龍的家屬是希望能通過協商,爭取到更大的補償的。
3萬塊人道補償?
作為A股市值最高的汽車公司和2022年世界500強最有潛力的種子選手,比亞迪的營收甚至超過了順豐和平安銀行,作為一個財大氣粗的巨無霸,你哪怕就是員工度假途中不幸身故,也會發幾萬塊撫恤金吧?何況王某龍還是一個2009年就在比亞迪工作的老員工了,并且是在一個月工作了280個小時左右的高強度疲勞狀態的前提下,發生了猝死,你給個2到3萬(打發)的話,是怎么能說出口的。
所以我們看到家屬無奈只能求助媒體,幫忙維權,在11月17日澎湃新聞等媒體相繼報道后,該事件持續升溫,終于,比亞迪改口了。
2021年11月18日上午,據澎湃新聞報道“比亞迪同意與家屬在17日晚間再就補償標準商討方案,經過3個小時的協商,達成了協議,比亞迪同意一次性支付王某龍家屬20萬元。”
從2到3萬到6到7萬再到塵埃落定的20萬,比亞迪的“一再改口”讓無數網友見識了資本的猙獰與冷酷,可以說,如果不是有媒體的幫助和無數正義網友的聲援,王某龍家屬連這區區的20萬補償都壓根要不到,我們不鼓勵“按鬧分配”,但在該起事件中,王某龍家屬如果就閉眼認了,一條鮮活的生命,可能最后真的就被幾萬塊打發了。
為何大廠猝死事件頻發?
稍微感到慶幸的是,比亞迪員工猝死事件,在輿情發酵后,已引起相關部門的高度重視,據極目新聞18日下午消息,西安高新區勞動監察部門在上午已回復稱“目前已介入此事進行調查”。
據深藍財經報道,2020年,比亞迪生產口罩期間,比亞迪某工廠三個月死了五個工人,其中有三個是猝死,“2個員工猝死在車間,一個猝死在食堂……”
比亞迪事件絕不是孤例,近年來,互聯網和科技大廠就曾發生多起猝死事件,華為、阿里、國美、商湯科技、餓了么、美團、拼多多……還有比亞迪等等能叫得上名號的超級大廠,幾乎都不能與“員工猝死”絕緣。
猝死事件頻發背后,是996加班文化的蔓延和狼性奮斗畸形價值觀的折射,這種極限壓榨員工歪風,是要剎一剎了了!
諷刺的是,就在騰訊阿里等互聯網巨頭帶頭取消996工作制和“禁止”員工加班的時候,卻有企業在頂風作案,就在比亞迪員工猝死事件被曝光的前幾天,浪潮集團因鼓動加班而喜提熱搜。
就在比亞迪員工猝死事件被曝光的同一天,招商銀行深圳分行在給員工發放“救心丸套餐”員工表示“怕我們身體出問題”,這可真是太體貼了。
年關將至,各行各業都在為業績沖刺,員工的壓力也被推到了極限值,希望這些企業好自為之,千萬別再整出又一個猝死事件,錢是老板的,而命是你自己的!
說到錢,比起區區20萬的人道補償款,享受著大把的國家新能源補貼,凈利潤卻持續下滑,與此同時,代工業務也不明朗,這些難看的業績數據疊加,成了比亞迪的心頭刺,再也睡不踏實了。
02,焦慮的比亞迪:市值萬億夢漸遠?
一度有“準萬億”之稱的比亞迪,繼10月底創下333.33元/股的短暫高位后,A股股價便持續走跌,截止2021年11月18日收盤,股價跌至295.40元,總市值也從“逼近萬億”跌到了8600億關口,突破萬億的夢想,眼看成懸……
數據:eastmoney
增利不增收,原因何在?
據比亞迪財報數據,第三季度實現營收543.07億元,同比增長21.98%,2021年前三季度累計營收達1451.92億元,同比增長38.25%,但詭異的是,營收增增增的同時,凈利潤卻是降降降。
第三季度的歸母凈利潤為12.70億元,同比下滑27.5%,前三季度的歸母凈利潤24.43億元,同比大降28.43%。
與此同時,比亞迪的毛利率與凈利率也呈銳降之勢,據中銀證券數據顯示,2021年Q3,公司毛利率錄得13.3%,而上年同期,高達22.3%,公司凈利只錄得2.7%,而上期高達5.7%。2021年前三季度,毛利僅13%,凈利僅2.3%。
造成這一局面的原因,與傳統燃油車銷量大跌有一定關系,Q3,比亞迪只賣出2.3萬臺燃油車,跌幅達61.6%,前三季度共售11.5萬臺,跌幅27.1%。比亞迪營收之所以穩住了基本盤,最大的功臣便是新能源乘用車了,Q3,售出18.1萬輛,同比激增289.1%,新能源銷售向好,為何市值撐不起來了?
新能源汽車撐起市值空間,最強悍的殺手锏在于自動駕駛領域技術的優勢,而山寨燃油車起家的比亞迪,在自動駕駛領域并沒有太顯眼的建樹,且不說與特斯拉和“蔚小理”等新勢力,就連跨界選手華為在自動駕駛領域的造詣,當下的比亞迪,都望塵莫及。
此外,比亞迪的手機代工業務遠不達預期,也是拖累業績表現的重要因子。
Wind數據顯示,2020年全年,手機部件及組裝業務(比亞迪電子)為比亞迪集團貢獻了38.34%的營收,僅次于占比53.64%的汽車業務,是無可爭議的的營收支柱。但目前,比亞迪電子已難擋下滑頹勢。
據海豚研報顯示,2021年第三季度,比亞迪電子實現營收211億元,同比微幅增長5%,作為對比,去年同期,這一數據為大增33%,增速超今年6倍之多。增速大幅下滑的同時,還遭遇毛利和凈利的“雙殺”。2021年Q3,比亞迪電子歸母凈利潤5.1億元,同比暴降72%
……
當然,比亞迪也并非一無是處,它還有一個抓手,便是在動力電池領域,如若在未來解決了產能問題,憑刀片電池技術驚艷業界的“電池二哥”,不排除有再次拉抬股價的可能。
企業萬億、老板千億,跟員工有什么關系?
比亞迪萬億夢的實現,或只是時間早晚,王傳福的千億身家與系列社會榮譽也引發一堆媒體和自媒體的自發式夸贊,但轉念一想,你的老板即便身家萬億,不給你漲工資,不給你提高福利,不給你創造更好的工作環境,不為你的生命安全著想,那都跟你統統沒有關系。
數據:同花順IFind
據同花順IFind數據,截至2020年年末,比亞迪22.43萬員工們,人均薪酬為10.81萬,可是我們已知,本次比亞迪36歲猝死的員工王某龍,在比亞迪汽車的物流部門工作,壓力大,日常工作時間12小時左右,每個月工資只有六七千元,連平均工資都不到啊這是為什么呢?
圖源:澎湃新聞
你們再瞅高管人均薪酬那一欄,是不是就有答案了?
275.47萬元!高管的平均薪酬,是員工的25.48倍……
再牛的企業,也應以人為本,沒有近20萬華為人的全力拼搏奉獻,也沒有華為今天的成就與地位,同理,比亞迪最大的財富,不是“萬億市值”和虛名,而是22萬員工的基本盤,對員工好一些,是當代企業最大的美德!
參考資料:
信源綜合澎湃新聞、深藍財經、鈦媒體、杠桿游戲等相關報道,圖源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