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地產進入發展的深水期,不再只是傳統商業模式的不斷復制和粘貼,而是越來越重視“體驗”二字,體驗式商業應運而生,成為商業地產開發商探索的主流。所謂體驗式商業,就是區別于傳統商業的以零售為主的業態組合形式,更注重消費者的參與、體驗和感受,對空間和環境的要求也更高。而購物中心則是體驗式商業的重要載體,餐飲、娛樂、休閑、兒童業態成為支撐體驗式商業的重要法寶。
雖然體驗式商業在佛山取得了一定的進展,不過,在大多業內人士看來,體驗式商業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由于回報周期較長和經驗不足,大部分開發商目前還處于試水階段。
隨著商業地產的發展,像百花這樣以百貨為主流的商業被認為開始“過時”。
轉變一
購物中心漸顯“去百貨化”
對于傳統的商業地產來說,百貨是絕對的主力店,也是商業地產的絕對支撐。從佛山來看,早期的商業地產如順聯國際、興華商場等,均是百貨類商場,所謂的體驗式商業也是近期才提起的概念,成功的案例并不多,大多還是處于轉型和試水階段。譬如保利水城,從其業態分布來看,擁有百貨、超市、溜冰場、影院、餐飲等多種業態,可以算是佛山體驗式商業的“元老”級產品,但娛樂與休閑的元素仍然較少,“好玩”指數不高。業內人士認為,這是由于其尚屬體驗式商業的“初級”產品的緣故,并沒有把休閑的業態很好的組合起來。
而隨著體驗式商業概念的提出,原來牢牢占據商業市場份額的百貨業,開始被一些商業地產運營商所“拋棄”。相關數據表明,傳統商業的百貨類零售類業態占比達到70%~80%,而在體驗式購物中心中,百貨類的占比則下降到了50%甚至更低。
記者從南海創鴻城了解到,該項目將在今年12月25日試運營,其業態中并無百貨這類,取而代之的是一些快時尚品牌。該項目負責人表示,創鴻城之所以沒有百貨這類業態,主要是因為項目體量并不大,但他也承認,Zara、H&M等快時尚品牌在購物中心中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百貨的空間也越來越小。
而將于今年8月22日開業的鵬瑞利廣場,其最吸引消費者的亮點也在于引入Zara系列品牌。雖然該購物中心的主力店仍然有百貨、超市等業態,但該項目總經理黃偉平表示,Zara這類型的快時尚品牌對于吸引人氣更有利。
轉變二
餐飲業成為“體驗”的主流
對于體驗式商業來說,要改變傳統商業的業態布局,不僅要“去百貨化”,餐飲等也成為最聚人氣的業態。而就目前的佛山商業地產項目來說,大規模的引進餐飲成為了開發商和商業運營商的普遍選擇,且這些運營者也早已嘗到了甜頭。
萬達董事長王健林曾說過,購物中心是“吃”出來的,而據記者觀察,餐飲確實也“拯救”了原本岌岌可危的佛山商業。譬如如今的印象城,曾經在公眾心里只是“沃爾瑪”而已,但通過業態調整,引進優衣庫、H&M等快時尚品牌,并引入哈根達斯等餐飲品牌,如今已成為佛山人氣最旺購物中心之一。季華路的英皇時尚城,曾被披露商家“入不敷出”紛紛撤走,也在改變不做餐飲的“原則”下,逐漸旺了起來。
對于新建的購物中心來說,餐飲占比則更明顯。位于平洲的怡豐城,在其規劃中將有1/3作為餐飲,怡豐城董事長劉東漢表示,這是源于他們的市場調查,佛山市民33%的家庭收入都是用于餐飲。而南海萬達廣場也秉承了“吃”出來的購物中心概念,將餐飲劃入主力店的范疇,其負責人表示,餐飲甚至比零售還重要。
不足
兒童業態還需進一步挖掘
與餐飲業的“欣欣向榮”相比,同時被提出成為體驗式商業主要業態的兒童業態,則遭遇了尷尬——雖然被業內共同認可,但目前還未形成氣候。據了解,目前佛山并沒有一家購物中心成功運營起兒童娛樂等業態,而是僅僅停留于兒童服裝、玩具等方面。創鴻地產相關負責人也直言,并不是只有佛山做不起來,全國都暫時還沒有做得很好的。
究其原因,該負責人認為,對于購物中心來說,要規劃兒童業態是比較難的事情,“由于是兒童的娛樂場所,對于空氣質量、設施的安全性等都要求非常高,這也使得購物中心在規劃中往往會舉棋不定。”
而黃偉平則直言,是由于兒童業態的投入大、回報慢,“兒童業態是需要慢慢經營的,回報周期會非常慢”。據了解,鵬瑞利目前規劃了較多的兒童業態,包括兒童游樂場等。黃偉平表示,兒童業態的推進是未來的趨勢,但是目前看來,對經營者的要求也非常高,需要長期、持續的運營能力。
(來源:信息時報)
附件下載區: 鼠標左鍵單擊文件進行下載
附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