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超市看福建,福建超市看永輝。作為最早農改超成功的地方,福建超市變革活力一直引領全國。領軍的永輝超市也從當年重慶龍寰超市農改超爆倉臨危救市,開始把模式推向全國。農貿集市因臟亂差飽受詬病,但真正能破局的企業又少之又少。當年號稱廣州第一超市,全國零售30強的島內價就因介入農改超被打爆掉,全國大部分城市農改超都不好看。農貿集市頑強的生命力,一直在各地堅強的生活著。永輝從紅標、綠標到超級物種,一路引領市場。
老馬高舉新零售大旗時,旗下的盒馬鮮生正式宣布開展地面戰。盒馬鮮生攜資本、技術、數據、物流等強大武器,對實體進行沖擊。跟風的資本更是從無人零售、便利店等多面對實體超市進行切割。一股重新改造實體超市痛點的浪潮開始掀起。
2017年,江湖中以超級物種為代表的超市+餐飲模式和以盒馬鮮生為代表的互聯網技、數、流+超市搞得風起云涌。在似乎快定調的時候,一股高仿臺北上引水產的超級集市浪潮開始蓄勢。
如何把菜市場做得更有逼格其實是業界一直的思考的問題,但實際上業界一直只是在思考而已。很多團隊前往學習,都覺得不錯,然后,就沒有然后……。
集市在百度百科的定義指定期聚集進行的商品交易活動形式。主要指在商品經濟不發達的時代和地區普遍存在的一種貿易組織形式。又稱市集。
這么古老的定義居然還能拿出來顯擺。集市在米國、歐洲很多地方都已經演繹成逼格的代名詞了。記得有次大大到米國,還專程去趟集市考察考察。大大在會上重點指出:“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
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是在超市里吃快餐,還是30分鐘外賣到家,還是……?
山寨版上引水產開始出現,一個由開發商主導的生鮮集市——大有碼頭開始發力。
大有碼頭自稱是一家集“生鮮售賣、代客烹飪、廚藝課堂、居家美學、配套服務、加工體驗、趣味互動”于一體,過批零兼售的模式,達到品質新鮮、價格合理的多重效益,帶給消費者物超所值的全新生活方式體驗場所
與傳統超市相比:
傳統超市是一種自采自銷模式,主要就是賣貨架排面的,貨架在超市里面算重資產了。現在又出現一種聲音叫自產自銷,俗稱自有品牌。總體來講,傳統超市正在快速走向去平臺化。
集市剛好相反,只做平臺,完全去自營。以大有碼頭為例:面包給伍氏做(類似面包新語,當地強勢品牌);休閑食品給相逢客做(當地約100家門店);水產給當地大批發商做;水果、干雜、花藝、家居、化妝品等都給各品類拔尖、特色企業做,實在無法細分的,引入一家專業便利店來豐富業態。
這幾年,資本大量投向小而美企業,使得各品類迅速出現專業化連鎖企業。這些小而美平專業店坪效遠遠高于超市同品類,甚至在不斷分解蠶食超市原有份額。很多超市在這類小而美面前居然毫無還手之力。細分龍頭的出現給平臺整合帶來可能,這也就讓集市重新崛起創造了條件。
傳統超市下滑明顯,最早是流量的發動機,開發商求著世界500強入駐。接著開發商發現流量馬虎且客群質量一般,引入永輝、步步高這類國內品牌就可以。到現在只要能給得起租金就行,對于什么超市已經無所謂了。有些超市連1塊錢租金都給不起了,開發商發現租售比完全不成比例,直接去超市化。部分開發商從豐富業態考慮,超市自己做,懶得租了。像綠地的 G-Super,日月光的日光森鮮,國貿的Merry Season……。大有碼頭的集市化則是開發商對超市行業的一次重新解構。
永輝超級物種本質上是對供應商的重新塑造,原有供應商跟不上永輝前進的腳步,永輝通過云創直投來解決供應商老化問題以及無法全面跟進開店的問題。不論賣魚賣肉還是賣花,都不是新鮮的業態。但原有供應商重構升級動力不足,對于市場升級疲于奔命。超級物種業態相當于小型集市+永輝便利店。與大有碼頭起步就是9000多平的規模相比,超級物種平臺化意向較弱,也意味著短期內不會開大體量的店。大有碼頭的問題則在集市業態完全需要靠自己慢慢摸索出運營模式,能否快速迎合市場是個問題。
大有碼頭以平臺模式為主,考驗平臺運營能力;超級物種以自營集市為號召力,輔以自營超市做配套;盒馬鮮生則以自營超市帶動集市形成共振。大有碼頭相對超級物種來說,希望借助烹飪教學、居家美學等來引導拉動消費升級;超級物種更多注重現場體驗來完成直接銷售;盒馬鮮生升級較快,標準復制版本還未真正呈現。三家都是試驗階段,未來真正成型作品攻守能力如何還有待市場檢驗。盒馬鮮生、大有碼頭相繼喊出口號進軍福州,首次貼身肉搏即將拉開序幕……
- 該帖于 2017/10/20 15:00:00 被修改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