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商網消息:過去一周(1.1-1.7),天貓大潤發融合加速,數百商品上架167家大潤發超市;京東生鮮超市7FRESH開業,未來5年將開超1000家店;蘇寧智慧零售大開發戰略已經瘋狂開始了;電商要求商家“二選一”,有違企業社會責任……
《聯商網》特盤點2017新零售十大事件,過去的一年,新零售領域發生了哪些大事?1、阿里“買買買”;2、順豐入局無人貨架;3、線上巨頭入局“無人零售”;4、盒馬與京東7Fresh北京正面交鋒;5、無人便利店、無人值守貨架、辦公室零售興起;6、京東百萬便利店VS阿里零售通百萬小店;7、亞馬遜收購美國全食超市 沃爾瑪線下線下一體化融合加快;8、騰訊、京東投資唯品會 永輝投資紅旗連鎖;9、雙11大戰;10、新零售物種風起云涌。
進入2018年,天貓與大潤發融合加快,天貓新零售落地加速。1月2日,天貓宣布天貓超市數百貨品已在華東地區20個城市167家大潤發上架,涉及休閑零食、家清家居、收納日用、洗護美妝等快消品類,這也標志著天貓和大潤發的新零售融合進入實質性階段。一個多月前,阿里巴巴224億港元入股大潤發母公司高鑫零售,后者所經營的歐尚和大潤發正是中國規模最大及發展最快的大賣場運營商。雙方合作也被解讀為中國商業零售史上規模最大、覆蓋面最廣、受益人數最多的一次系統性改造。
支付寶年度賬單事件,不管用戶的態度如何,不管經營者如何“調整”或道歉,都不是問題的關鍵。這既是互聯網前時代的“個人隱私”保護問題,也是互聯網時代“數據權利”保護問題;政府、經營者、用戶都必須在“數據權利”保護的法律框架下行使各自的權利,并承擔相應的責任。
支付寶以及阿里應該懂得什么叫“個人數據”和“數據權利”,即使我國有關此問題的法律法規和行業自律體系都不是很完備,但作為一家有規模、影響力、有抱負、有理想的大公司,一定能從“犯錯”中吸取教訓,及時糾正,獲得用戶更持久的信任。
4、京東生鮮超市7FRESH開業 未來5年將開超1000家店
1月4日消息,在試營業6天后,京東首家線下生鮮超市7FRESH亦莊大族廣場店正式開業迎客。
7FRESH大族廣場店總面積超過4000平米,背靠京東、京東生鮮,消費者可在7FRESH親手挑選來自全球各地的新鮮食材。作為京東零售生態開放賦能的首個“樣板”,門店中大部分商品都可在7FRESH的獨立APP上同步售賣,以門店為中心的3公里范圍內,還能享受最快半小時送達服務。
京東計劃,未來3到5年,7FRESH將在全國鋪設超過1000家門店,
1月4日,京東與美麗聯合集團共同宣布,將成立一家全新的合資公司。合資公司將專注于運營微信社交生態中的電商平臺,為消費者提供更豐富的商品選擇,探索并引領社交電商領域的模式創新。
據了解,美麗聯合集團CEO陳琪將出任合資公司董事長。合資公司成立后,會基于京東在微信發現頻道中的“購物”一級入口內的多項資源及現有零售基礎設施,整合美麗聯合集團在運營蘑菇街、美麗說等領先電商平臺過程中積累的社交電商經驗,同時利用微信小程序等持續開放能力,延伸京東在供應鏈、物流、大數據等零售基礎設施上的服務能力,充分發掘和創造社交電商的場景和模式,為商家創造全新的市場空間,為消費者提供更豐富的商品、服務和創新的購物體驗。
12月19日,蘇寧拉上了中國地產業的“半壁江山”,對外發布了未來3年的“大開發”戰略,張近東表示蘇寧在2018年訂立了5000家店目標,三年內蘇寧要實現15000家店,2000多萬平方商業實體的落地,店面總數要近2萬家。
在2017與2018的新老交替時間里,蘇寧的動作有點大,它智慧零售大開發戰略似乎已經開始了。
2018年的蘇寧新開5000家門店戰略里,蘇寧小店將開1500家;未來蘇寧紅孩子線下門店的發展規劃計劃在2020年底,門店數量將突破2345家;2018年全國還將新開200家蘇寧易購云店;線下計劃在2020年前開設152家蘇寧體育連鎖旗艦店,打造中國最大的體育零售O2O經營體;2018年“蘇鮮生”精品超市將新開50家線下門店,2020年累計達到306家店,覆蓋全國各大重點城市;2018年,蘇寧要在全國開設20家汽車超市,到2020年汽車超市的數量將超過100家;蘇寧無人貨架計劃在2018年完成5萬組貨架的鋪設。
萬達集團旗下萬達網絡科技集團在2017年結束的時候和它的許多員工做了告別。
根據澎湃新聞近期報道,萬達網科從6000名員工消減至300人,僅保留職能部門。實際上本次裁員主要集中在網科智慧生活事業部,其90%的員工收到將要離開公司。換個名字稱呼或許會有更多人認識這個事業部——飛凡。
網科集團現任總裁曲德君表示,“局部的調整是為了更好更快更健康地發展!本W科整體的業務將向AI人工智能方向轉型,更簡單的說法可能是著重于面向B端企業客戶服務。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在滿足人們需求的過程中,電商大有可為,應有所擔當。更高效的流通、更實惠的價格、更優質的服務、更豐富的選擇,不僅是消費者的愿望,也應成為電商努力的方向。“‘二選一’明顯有違企業社會責任。
撤回私有化后的聚美優品開始重新發布財報。2017年12月29日,聚美優品發布2017上半財年業績報告顯示,公司實現凈營收總額32億元,同比下降9.2%;非美國通用會計準則下,實現凈利1.152億元,同比下降約29.6%。
這是聚美優品撤回私有化后發出的首份財報,并不喜人的業績也預示著,這家企業要重新喚回資本市場的信心,需要面對很大的挑戰。
1月3日,奢侈品電商赴美上市第一股寺庫宣布新年后兩項重大高管任命,原樂視高管任冠軍出任寺庫全新設立的首席增長官(CGO, Chief Growth Officer)一職,集團CMO楊靜怡升任寺庫賦能生態云CEO。
這表明寺庫將全面整合營銷能力,以推進亞洲最大精品生活方式平臺的未來發展。
值得注意的是,就任冠軍任職的首席增長官來說,這是中國企業第一次正式設立首席增長官。首席增長官一詞由可口可樂于2017年上半年首次提出,之后增長一次開始進入人們視野,目前增長團隊在國內剛剛起步,如滴滴、ofo、今日頭條、鏈家以及 BAT 等互聯網企業開始逐步設立增長的崗位,嘗試數據驅動的增長實踐。
(來源:聯商網 陳新生)
- 該帖于 2018/1/8 16:47:00 被修改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