屋漏偏逢連夜雨,這幾天樂視有點尷尬,本是樂視金融的發(fā)布的大好字日,卻引發(fā)蝴蝶效應,讓樂視再度陷入了輿論漩渦,股價連日下跌,輿論的質疑聲一浪高過一浪,迫使賈躍亭不得不親自出面以內部信并宣稱1元年薪的形式來緩解愈演愈烈的樂視資金危機風波,但似乎并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
股價繼續(xù)下跌,賈躍亭該不該在這時發(fā)出內部信?
賈躍亭6日發(fā)布內部公開信,但截止7日收盤,樂視股價又跌了4.68%,似乎樂視未能挽回股民的信任,而輿論對樂視宣泄的情緒還未得到徹底抒發(fā),賈的內部信更是激發(fā)了新一波的質疑聲。從公關的角度來講,賈在這時發(fā)布公開信是為了滅火,但這個時機是否適合發(fā)公開信是需要樂視公關反思的,因為這封公開信不僅沒能立即滅火,反而起到了火上澆油的反效果。
有人質疑樂視也不是一天兩天的了,樂視的成長過程也算是經歷過大風大浪的了,但近期接連不斷的負面消息讓樂視的公關壓力頗大,包括與國安合作的破裂,美國汽車工廠停過,樂視金融存在牌照問題,樂視手機遭遇供應商催款等,諸多事件同一時間內指向了樂視資金問題,這些問題導致樂視股價接連下跌,最終迫使樂視方面由賈躍亭親自出面以公開信的形式回應,但這封信一出其實就是承認了之前媒體的質疑和擔憂都是正確的,所以引發(fā)了第二波圍繞樂視負面信息的討論。
公司最高領導人承認了公司存在問題,雖然是承認部分問題,但給了媒體無限放大的把柄,賈的回應很明顯是起到了反效果。當然,我們反過來看,樂視本身存在的問題注定了其早晚要面對這一天,市場策略調整是必然結果,但因被動的受到媒體牽制而選擇的這個時機不太合適,樂視應該早一步在問題爆發(fā)前就宣布改變市場策略,或者再忍忍到年終時再宣布調整。正當在被輿論質疑時,匆匆的以一封公開信的形式宣布策略調整,會讓人覺得樂視是被動調整,而不是掌握市場主動權的既定策略,這是一種影響士氣的回應方式,在股價上也顯示了這一點。
樂視的危機是因為缺錢么?缺錢只是表象,野心太大才是本質
之前很多圍觀群眾一直懷疑樂視瘋狂擴張究竟哪來的那么多資金,近期集中爆發(fā)的幾起事件徹底暴露了樂視并不是土豪反而很缺錢的企業(yè)形象,賈躍亭很坦然的承認樂視確實存在資金不夠用的問題,并宣稱開源節(jié)流提升企業(yè)經營效率。這次的資金危機事件對樂視來說不見得是壞事,因為經歷過近期的波折之后讓賈躍亭真正意識到快速擴張帶來的風險性大幅提升。
事實上,引發(fā)樂視資金危機的原因并不完全是缺錢,這只是我們看到的表象,按照樂視此前的野心,再給其200億元也不一定夠花,企業(yè)手里有錢或者有足夠的融資能力,又或者備受市場追捧的時候,往往容易飄飄然的想做很多事情,凡客、小米都是例子,心理膨脹是人之常情。對于樂視這家冉冉升起的市場新星來說,不愿意錯過任何機會,若是樂視再有個幾百億,就不只是造車了,學習馬斯克造火箭也不是沒有可能。
樂視的危機始于對市場機會的渴望,所以才會瘋狂投資收購,不斷擴張出7個子生態(tài),在初期的順境中樂視融資能力極強,所以資金運作問題并未受到重視,而在如今的逆境中,樂視的資金缺口被無限放大并造成經營壓力,而這種經營壓力迫使讓樂視暫停擴張的步伐,轉而投入精細化運營,樂視該慶幸的是現在暫停還來得及,還有回頭的余地。
樂視的瘋狂擴張,踩的是風口還是深坑?
在此之前,樂視諸多子業(yè)務普遍受到了業(yè)界的支持,有媒體盤點的樂視子業(yè)務的融資情況,其中包括萬達集團、云鋒基金、東方匯富、海航、安星資產、深創(chuàng)投、恒泰資本、亦莊國際、工行國際、建銀國際、創(chuàng)新工場、富士康、新華聯、聯想控股、民生信托等公司,足以見得資本市場整體還算認可樂視的擴張思路。
樂視做電視、做手機、做體育、做影視、做汽車,看似瘋狂的多產業(yè)擴張,但實則樂視每個業(yè)務都是踩在了產業(yè)鏈的風口期,這才讓樂視的生態(tài)故事一直都備受追捧。不過,當一些業(yè)務的風口期過了之后,很多問題就顯現出來了。例如手機市場,包括小米、魅族、錘子等廠商的日子都不好過,樂視這次的危機很大程度也是受手機業(yè)務的資金鏈危機影響;再看影視產業(yè),一方面今年電影市場疲軟并受到廣泛質疑,二來近期網絡電影和網劇被監(jiān)管的力度更加嚴格,樂視影視業(yè)務還有多大潛力很難說;而在汽車產業(yè),樂視投入巨額資金仍未見到可量產的汽車,而此時上汽榮威的互聯網汽車備受追捧,吉利新做的互聯網汽車子品牌凌克成為熱議話題,樂視汽車的競爭壓力非常大。
樂視之前是踩在風口上進行擴張,可當風口期過去之后,樂視或會發(fā)現其實有些業(yè)務可能是踩到深坑中了,每一項子業(yè)務都需要持續(xù)的大量資金投入,又不能拆東墻補西墻的話,一旦資金遇到問題就很有可能功虧一簣。
內容、電視、手機、汽車,四條戰(zhàn)線都是充分競爭的市場
著眼于整個市場層面,樂視做的內容、電視、手機以及汽車,這幾個業(yè)務都是充分的競爭市場。這兩年視頻和影視內容競爭的激烈程度還在加劇,僅在網絡視頻行業(yè),優(yōu)酷背靠阿里,騰訊做了騰訊視頻,百度有愛奇藝,樂視在視頻市場與BAT拼投入壓力很大;若再考慮影視制作層面的競爭,除了BAT之外,還有很多傳統影視制作公司,樂視僅僅是其中一個普通玩家而已;在體育內容建設上,樂視也沒顯示出絕對的控制力。
在電視層面,看起來樂視電視仍優(yōu)勢明顯,但電視市場的規(guī)模效應見效緩慢,樂視并沒有建立起絕對的市場優(yōu)勢,這兩年很多傳統電視制造商的已經適應了樂視的沖擊。參考小米手機的發(fā)展歷程,樂視電視的競爭優(yōu)勢還能持續(xù)到何時是未知數。至于手機業(yè)務,對樂視資金的拖累非常明顯,Pro 3已經出現了供貨問題,樂視拖欠供應商百億的消息也是因手機而起,樂視手機的銷量增長確實很快,但小米的銷量神話已經破滅,樂視手機銷量增長又能怎樣,如果手機本身不賺錢,銷量反而是負擔,更何況銷量也是會跌的。
另外在汽車市場競爭上,榮威也好,凌克也罷,還有長城、眾泰等車企,國產汽車產業(yè)進入白熱化,并且有些車企已經在進行互聯網嘗試,等樂視把汽車造出來的時候還有多少市場空間也是未知數,況且樂視半路出家做汽車,很多人還是普遍存在疑問的,如果樂視不能解決用戶擔憂,造出來的車沒人買的話,那問題就大了。如今樂視缺錢并不是多大的事,若樂視在電視、手機、汽車這幾個占據資金流的業(yè)務上出現銷量問題才真正值得擔憂會不會出現崩盤危機了。
樂視急剎車之后發(fā)現,最大的不穩(wěn)定因素是核心業(yè)務不夠突出
這次賈躍亭一封公開信給樂視擴張踩了剎車,這次剎車之后樂視需要反思,其有諸多業(yè)務和子生態(tài),但這當中哪個業(yè)務或生態(tài)是行業(yè)中最強的呢?阿里、騰訊、百度、360、小米、甚至是網易,都有自身擁有絕對強勢的核心業(yè)務,但樂視現在的核心業(yè)務是什么?核心競爭力是否足夠強呢?
核心業(yè)務足夠強是互聯網公司的根基,也是最后的底牌,這張底牌讓企業(yè)進可攻退可守,也是企業(yè)的信心所在,初期樂視的信心來自樂視電視的成功,而后逐漸完成生態(tài)構建和企業(yè)經營邊際的擴張,讓樂視整體看起來非常強大?梢坏┦チ耸袌龉猸h(huán)之后,樂視就暴露出了核心業(yè)務能力不夠突出的尷尬。
阿里和騰訊都做了非常多的子業(yè)務,若以生態(tài)論衡量,阿里構建的子生態(tài)要比樂視還多,故事也講了很多,但無論媒體如何質疑阿里,競對如何抹黑,阿里依然是堅挺的存在,并且讓很多子業(yè)務成為行業(yè)中的領先者,究其原因是阿里在電商市場的根基足夠穩(wěn),并且能源源不斷的貢獻利潤,騰訊也是如此?蓸芬曔不能做到這一點,正是因為核心業(yè)務不夠突出容易讓業(yè)界對樂視產生根基不穩(wěn)的疑慮,所以才會有很多人不想也不敢相信樂視的生態(tài)故事。
輿論風向牽動樂視敏感神經,生態(tài)這件事,相信的人多就成了
樂視講生態(tài)故事講了很多,依靠一場又一場的發(fā)布會也讓業(yè)界都知道了樂視生態(tài),但這個生態(tài)故事講太多以至于落得一個忽悠的形象就不合適了,也不知道是電視市場的成功和手機市場看似不錯的成績給了樂視持續(xù)不斷開發(fā)布會的信心,還是賈躍亭本身就熱衷通過發(fā)布會來提高曝光量的公關策略,樂視的發(fā)布會一向都是大手筆,前不久拉了一大批媒體去美國開了一場號稱是樂視迄今成本最高的一次發(fā)布會,但那場發(fā)布會的效果卻有點尷尬。
樂視生態(tài)確實也有它的邏輯合理之處,但沒有實質性的市場效果之前,張口閉口就是生態(tài)反而容易引發(fā)受眾的厭煩,近期輿論對樂視的爆發(fā)多少有點之前積累下來的厭倦情緒。樂視現在需要多做些事情,少說點概念,概念說多了就不值錢了。其實樂視的產品還是不錯,我家一共有5臺樂視電視和一部樂視手機,從個人使用體驗來講,樂視的產品還是挺好的,但讓所有人認可樂視生態(tài)還是有難度的,普通用戶認可樂視產品容易,既便宜又好用,但讓他們認可樂視生態(tài)就很難了。
實際上,樂視生態(tài)多半是講給媒體和股民聽的,普通用戶誰在意一家企業(yè)生態(tài)不生態(tài)的問題,只要媒體和股民相信,生態(tài)這件事沒準就成了,F在的問題是之前通過持續(xù)不斷的產品發(fā)布會維系的良好媒體關系確實幫助樂視生態(tài)的理念傳達給了樂視股民,但股民的心理是脆弱的,如今媒體輿論開始廣泛質疑樂視生態(tài),他們還敢不敢繼續(xù)相信樂視就成了問題,所以導致樂視股價的連日下跌。從近期輿論變化和樂視的變化來看,輿論風向牽動著樂視的敏感神經,這不是一個好的現象,被輿論牽著走的企業(yè)很危險。
走在鋼絲上的賈躍亭,樂視沒有中間狀態(tài),要么偉大,要么死亡?
賈躍亭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樂視沒有中間狀態(tài),拒絕平庸,要么偉大,要么死亡?這句話很有魄力,也體現出了賈躍亭的胸懷志向。整體來看,樂視正走在通往偉大的路上,但未到終點之前也隨時有可能死在這條路上,賈躍亭喜歡冒險,跟著他一起干的職業(yè)經理人和投資公司也正在被賈的魄力和視野所吸引,樂視能有今天的成績是賈躍亭一手推動所形成的。
同期與樂視一起做視頻的公司有很多,優(yōu)酷、騰訊視頻、愛奇藝、PPTV等在成就上都不及樂視,其中優(yōu)酷、PPS、PPTV等都已經賣身了,唯有樂視發(fā)展到足以與BAT叫板,從這一點上,樂視已經可以稱得上偉大。但是樂視作為一家上市公司,賈躍亭有要么偉大,要么死亡的想法是否考慮過股民的感受?如果完全是非上市公司這么說沒什么問題,但作為上市公司的老總,多少還得注意一下措辭,以免被有心人抓住把柄而大做文章。
不到最后一刻,誰都不能肯定賈躍亭正帶領樂視通往偉大還是走向死亡,樂視現在做的事情做成了,賈躍亭就是下一個馬云、馬化騰、李彥宏,失敗了就是下一個李國慶、陳年、陳一舟。另外,額外插入一個話題,樂視需不需要找個肩膀靠一下?百度是否可以考慮挺身而出?樂視與百度在很多方面都有互補之處,也有一些共同的戰(zhàn)略目標,如果現在百度和樂視能走在一起,對于雙方而言可起到極大的雙贏效果,但賈躍亭恐怕不甘心屈居人下,除非李彥宏有足夠的誠意打動賈躍亭,其實不可一世的劉強東都能選擇騰訊陣營,賈躍亭選擇百度陣營也不是絕對沒有可能的。
即便目前承受輿論壓力,樂視這艘大船短時間內也還翻不了
雪中送炭難,落井下石易,突然之間輿論一邊倒的對樂視未來擔憂起來。厭倦了自媒體沒完沒了指點江山式的行業(yè)點評,本不想湊什么熱鬧在這個節(jié)骨眼上評論樂視的是非,但既然賈老板自身也已經意識到了樂視需要調整,科技不吐不快也就不妨展開探討了幾個問題,這幾日對于樂視而言負面評論不少,多這一篇內容也不嫌多,總比有事沒事的時候跳出來不痛不癢的點評樂視合適些。
另外,其實這次樂視的危機要比上一次小很多,上一次樂視都能挺過來,這一次的資金危機對樂視也不是絕對致命的,要知道如今在樂視這條大船上的人和背后的資本公司非常多,現在誰都不希望樂視這艘大船說翻就翻。很多人都質疑樂視生態(tài)的故事,但也有很多資本和職業(yè)經理人卻愿意相信賈躍亭,難道是在商業(yè)市場摸爬滾打的投資公司和職業(yè)經理人要比一些圍觀的吃瓜群眾傻么?當然不是,樂視的市場策略雖然是有風險的,但未來的收益卻很可觀,所以有人也有資本愿意陪賈躍亭冒這個險。
企業(yè)負債經營也屬正常情況,樂視還不至于因資金短缺而全線崩盤,如今樂視這么大的公司不會說倒就倒,至少也需要一個過程,若是未來某一天樂視真的岌岌可危了,也是其主營的并燒錢且占據資金流的電視、手機或者是還未見到的汽車在市場競爭中敗下陣來所導致的,F在來看,樂視各項業(yè)務仍處于上升期,融資能力難以為繼只是樂視階段性的問題,這算是樂視必須要過一個坎,樂視挺不過去很有可能是由盛轉衰的開始,若是挺過去了未來完全有機會比肩BAT。
文/科技不吐不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