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要預防實體商店店招再次“集體坍塌”?
出品/聯商專欄
撰文/周勇
編輯/娜娜
今年以來,上海市已發生多起店鋪招牌坍塌事件。2025年4月4日浦東新區上南路十余間沿街商鋪店招集體坍塌。有報道稱初步調查發現:事故可能與店招長期老化及惡劣天氣有關。2025年6月22日閔行區七寶老街位于青年路的門頭及雨棚坍塌。另據據新民晚報近日報道,浦東新區上南路近上南三村、四村西門通道北側沿街商鋪,發生戶外招牌集體坍塌事故,十余間商鋪的店招整體墜落。目前上海已加強專項排查,計劃治理719處違規設施。
(一)歷史回顧
2018年8月12日,上海南京東路132號“奇遇城堡”商店店招脫落致3死6傷,這一事件之后,上海開始“統一招牌”。2019年1月份,筆者曾向相關部門詢問:統一招牌何時了?對方回復稱:“并沒有要求全市戶外招牌完全統一風格,但確實有個別街鎮在戶外招牌的管理整治過程中采取了簡單的方法,統一制作了招牌”。
上海店招統一雖然沒有像有些城市那樣“失常”,但也很普遍、很難看,與國際化大都市形象格格不入。如中山醫院對面的楓林路,前幾年街道整改以后的店面,門面干凈劃一,寬度一樣,底色一樣,商店原有的色彩與logo被消除。全家便利、羅森便利、快客便利、良友便利、喜士多便利,無一例外地被剝去了“皮毛”,變成了一只只“光雞”,至今并未糾正。
2019年曾有人預言:商家獨立制作招牌,要倒下來只會一個個倒,一排排門面房,統一制作“基礎”,采用“一體式鋼結構店招框架”,若倒下來就一排排倒,七八年為一個周期,如今正好處于這個周期的末端,極有可能再發生類似事件。
(二)店招規范至少要考慮7個問題
(1)避免對安全問題的過激反應。第一批統一制作的招牌已經倒了第七年,2025年在上海已經出現了“一排排倒”的情況。安全問題無小事,但因為“一個店招”掉下來砸死人,就實施“網格化管理”,把本來可以由企業按照國家相關法律法規與標準來做好的事情,改由多個部門(如綠化市容、住房城鄉建設、規劃資源、房屋管理、文物保護、街道等)分而治之,徒增企業應付檢查的負擔。街道負責店招的“現場檢查、安全抽檢、預警告知”,他們也缺乏專業人員。這些按照“批示”所實施的管理辦法,實際上是對安全問題的過激反應,應糾正。
(2)街鎮管理招牌,且可以制定“導則”,后患無窮。首先是街道不專業,其次是讓街道設置“導則”的做法并不明智。上海首個設置街道戶外招牌設計導則的是徐匯區。有報道稱《店招該怎么設計?上海這個區有14條負面清單5組配色參考》,文中有相關負責人回答記者的一段話:“店招的美感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有時報上來的招牌,管理部門覺得難看,讓商家回去改,但至于該怎么改,也很難明確指導。為此也有個別企業多次往返,才改到我們大家都覺得‘合適’的程度。”管理部門感覺“難看”的店招,管理部門就有權要求企業修改嗎?如果真有權修改,那就不需要商標法與專利法了。建議修改《上海市戶外招牌設置管理辦法》(2020年12月28日上海市人民政府令第41號公布)有關條款,各區與街道一律不得設置“設計導則”,否則后患無窮。
(3)零售店有自己的商標、外觀設計專利,用商標與專利展示,合理合法,如今的做法剝奪了零售商依法展示自己形象的權利。
(4)統一招牌以后,夜間光亮度嚴重下降。大型連鎖公司各家自做的招牌,都配置了亞克力燈箱,透明度與光亮度都很高,統一門頭以后,失去了門頭的光亮,不利于社會治安。
(5)上海有很多騎樓(如金陵路、南京東路、淮海路),應該允許零售商做側招,正面可以做招牌,側面也可以做招牌,全世界都是這樣。
(6)上海是一個國際化大都市,著名的國際品牌所開的店(如羅森、LV),再要求弄一個中文名稱,反而不倫不類。
(7)統一招牌是商業倒退。店招有一個演變過程,最早的店招就是一面旗幟,也就是“幌子”,后來有了“燈籠”。第一階段用得較多的是“牌匾式招牌”,一塊招牌正掛或斜掛在店鋪正面;第二階段出現了“平板式招牌”,即在門頭做好基層,再將招牌做在門頭上,具體的形式也有多重多樣;第三階段是上世紀90年代以后,在連鎖超市發展過程中由于營業時間一般到晚上9點以后,為了增強招牌的亮度,開始安裝外置式聚光燈,出現了有燈光照明的零售店招,當然,霓虹燈在近代早已引入中國;第四階段是內置式燈箱招牌,一般使用3M材料,內置式燈箱,零售店招牌一下子就明亮起來了;第五階段是亞克力、LED燈箱,這大概是受到肯德基、麥當勞等外資快餐連鎖店的影響。
如今,招牌一旦統一,從第五階段回到了第一階段。所以說:統一招牌是一種倒退。在上海市閔行區莘松四村附近的莘潭路拍了兩張對比圖,顯示了統一招牌與不統一招牌的差異。
圖1 2018年4月20日:上海閔行區莘潭路,莘松菜場周邊的菜店,門頭靚麗,特色鮮明(鮮而廉、雙匯)
圖2 2019年1月18日:還是這兩家店,還是原來這位置,招牌被統一了,變得很“昏暗”
這是兩張白天拍的照片,如果晚上去拍,門頭還會有一點光亮,但那是“借光”,而不是“發光”。內置LED燈管或燈條,外罩亞克力透光面板的門頭(便利店),夜間的燈光亮度可以達到6500-10000勒克斯(lux)。一般適宜于閱讀和縫紉等的照度僅為500勒克斯。可見,24小時全天候營業的便利店等零售業態不僅是生活的服務站,更是照亮和溫暖城市的一個“橋頭堡”,具有夜間治安效應。
(三)建議
事故發生后,各區及其街道紛紛啟動戶外設施安全專項檢查,要求商戶自檢,后續將由專業機構進一步鑒定事故原因。亡羊補牢,這只是治標,若要治本,要做到以下五點:
(1)從思想上充分認識到“統一制作招牌”的違法性與危害性。
(2)修改相應的規制,糾正多頭管理店招的不良現狀,要求企業按照相關國家標準實施店招設計、安裝、日常檢查與維護,把店招的責任落實到店主。
(3)政府應該保護企業依法擁有的店招權益,任何部門不得修改一切合法的店招。
(4)店招要多樣化,五彩繽紛,才能體現現代化與國際化,才能為國際化大都市的繁榮與繁華錦上添花,清一色的店招不僅毫無美感,而且也與國際化大都市的形象格格不入。
(5)批示要依法,遵循科學規律。
企業要調改,政府也需要調改,調改阻礙生產力發展的生產關系與上層建筑,以促進社會經濟的發展,以改善社會民生條件。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