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執行力是防范風險的根本
風險與經營活動可以講是一對孿生姐妹,只要有經營活動,就必然會有風險。但不能因此而談“險”色變,風險是可以控制和化解的,而提高執行力是控制和化解風險的根本。
風險存在于經營活動的全過程,風險無所不在,無所沒有。經營活動體現的環節較多,而從事零售行業的屬勞動密集型,人們行為占據主導地位,且直接反映出經濟關系,風險系數則相對較高。而且每個環節,甚至動作都存在(產生)風險,所以零售企業的風險存在于經營的全過程,經營環節的風險控制就顯得尤為重要。
風險類型主要:
1、按照風險產生的后果分:有當前型和潛在型。所謂當前型:風險產生馬上就帶來直接損失(包括經濟損失、社會價值損失),如:收銀員少收顧客的貨款,或是收的貨款丟失,就造成經濟損失;因為員工對顧客態度較差,就會對企業品牌價值產生影響。潛在風險是指:風險已經產生,但其后果需一段時間才體現,如:隨意出具具有經濟責任關系的書面證明,如借條、欠條;供應商來送貨門店出具直(代)配單等等。影響度后者往往大于前者,因此風險控制不僅要解決已體現的,更要控制潛在的。
2、按發生的行為分:有惡意的和無意識的。惡意的是指操作者或管理者明知有風險和有違上級有關控制的規定,為了達到個人(含組織)某種目的而違規操作所產生的風險;無意識:缺乏應有的專業技能和識別能力等,被誘惑所產生的風險。但無論何種形式均將會給企業造成損失。
3、按風險發生者分:組織行為和個人行為。組織行為指一個企業或一個經濟單位面目出現所產生的風險,如擔保等,管理者“協同”違反規定操作等;個人行為:是指違背組織規定,個人為達到某種目的,而擅自操作給企業所產生的風險。
4、按風險體現內容分:主要是資產風險和利益風險。資產風險是指資產直接損失,被偷、被搶、往來款收不回等;利益風險:指應得利益或機會利益受到損失,如被他人侵占、流失、增加成本等。
企業所產生風險的表現
1、怕麻煩,存在僥幸心理。經營活動是多環節協同作戰,為了防止在各環節產生風險,企業均制定了相應的控制規定,要求按部就班,但相當多的管理者習慣于傳統的操作方法,認為過去也是這樣做的,現在規定太麻煩,不執行,或者跳躍式執行,使制度應有的監督作用失去其效能。而往往是容易忽視的環節,產生的風險最大。
2、重管理環節監督,忽視經營環節的監督。風險往往是在經營環節就已經產生,到監督等環節往往是亡羊補牢,有的管理者不能明白事先筑牢勝于亡羊補牢的道理。
3、片面理解業績觀,局部利益高于全局利益。正確的業績不僅是反映在數據上,而更重要的是反映其構成和質量上,反映其形成的基礎和對未來的貢獻等方面。如:毛利率、穩定的客流、社會認可度等。而少數同志圖表面數據的好看,盲目追求,甚至不惜代價、不計后果、鋌而走險地操作,從而帶“病”或帶“水”而漂亮的數據產生,而不良的后果伴隨而來,這看起來是對企業負責,實質是害企業。
4、學習溝通不夠,不能全面理解上級規章制度,憑個人主觀判斷行事,而其判斷缺乏相應正確理論與實踐的支持,又缺乏溝通機制,其判斷或多或少摻有風險因素,體現到實際執行中,必然產生風險。
5、諱疾忌醫,因小失大。有的門店對已經產生風險的苗頭,不加以追根求源,或是能力不夠,或是礙于面子不向上級匯報,助長風險的擴大。
6、強調結果,不重視過程的分析與控管。過程是因,必然對結果產生影響,過程風險必然會帶來結果的風險等等。
而上述表現根源是執行力差。
提高執行力是防范風險的根本
1、執行力體現在執行企業規章制度的能力。企業規章制度、流程是企業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和具體表現,是約束其成員的行為準則,反映最高管理者的意志,是防范風險的保障,不是阻礙而是促進而且保護經營成果。所以全體成員必須無條件地自覺執行,并且要持之以恒,克服僥幸、麻痹的思想,要有“差之毫厘,失之千里”的風險意識。嚴格按制度辦事,風險必然會降低。
2、如何提高執行力。
①強化企業文化的融入度。各級管理者要強化所屬成員對企業文化的全面灌輸,包括學習、宣傳、標識體現、案例分析等,完全認同企業文化,其執行力自然會提高。
所以一般講,執行力反映出干部員工對企業文化的融入度。
②認真全面學習理解企業的規章制度。企業規章制度發布后,各級干部要組織成員進行學習、討論,在此基礎上細化企業的制度,注重細節。企業最高領導在制定制度時,是從全局絕大多數而言的,難以涵蓋各經濟單位具體內容,所以每個經濟單位要根據上級的要求,結合本組織的實際,提出細化執行意見和具體要求,并進行培訓,以便規范性操作,甚至是必要的測試,使所有成員融匯貫通,從而帶來行為上的規范。
③干部帶頭作用。各級干部是同級組織的靈魂,其態度、行為直接影響著其成員,同時級別高產生的風險往往也會高。所以作為一級管理者要做執行制度的模范、表率,通過自身的行為影響下屬,即正人先正己。
④經營活動同規范優先。經濟單位在開展業務活動或上級布置下級任務時,目標要清楚,要充分體現可預見的風險和控制的要點,方案與措施而不是簡單地下達一個任務。
⑤強化各經營操作環節的風險控制。如前所述,很多風險體現在經營環節,之所以這樣講,是因為經營環節操作行為是管理環節的基礎,同時經營環節的風險產生,在管理環節反映往往是滯后的,顯然經營環節成為風險控制的首要環節,是關鍵之所在。要求操作者按規范操作,不清楚的要與專業管理環節溝通解決,將風險控制前置,克服風險控制就是管理部門的錯誤思想。
3、強化監督是提高執行力的重要手段。人的自覺性往往是被“逼”出來的,制度具有強制性,一是執行者自覺性,二是管理者對其執行是否到位,與目標、制度、要求是否一致要進行監督。這里講的監督,包括行為監督、結果監督(痕跡化)和過程的監督等。如必須的牽制環節是否有,執行力如何等。
同時,監督必須是本級組織和上級聯動,本級的監督最直接,應是經常性的、主要的監督;上級監督往往是突擊、輔助行為,當然更具權威性,但不替代本級組織的監督,兩者聯動才能反映出真正的監督效果和威懾力。
(來源:蘇果人 蘇果內控部)
此資料沒有附件可供下載
- 全部評論(0)
相關資料
共享者
fanc
的其他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