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根達斯深陷增長“瓶頸”:門店縮減近半,被傳“賣身”!
出品/職業(yè)餐飲網
作者/小魚
曾經的“冰激凌愛馬仕”,賣不動了!
近日,“哈根達斯中國業(yè)務可能被出售”的消息引發(fā)行業(yè)廣泛關注。
盡管母公司通用磨坊以“對謠傳不予置評”回應,但品牌在中國市場的增長乏力已是不爭的事實,甚至一再于業(yè)績發(fā)布會上被“點名提及”。
據悉,哈根達斯在中國的店鋪客流量持續(xù)兩位數下降,這也直接導致了門店業(yè)績不佳。通用磨坊2025財年第三季度業(yè)績顯示,公司凈銷售額48億美元(約合人民幣344億元),同比下降5%;凈利潤6.26億美元(約合人民幣44.86億元),同比下降7%,其中中國所在的國際市場凈銷售額同比下降3%。
與此同時,門店數量也大幅收縮,截至2025年6月,其內地門店僅剩250余家,較巔峰時期的400多家縮減近半。
哈根達斯走下神壇的背后,既折射出消費市場趨勢的變遷,也是企業(yè)變革與日新月異的市場變化之間艱難博弈的縮影.........
01
客流下降、業(yè)績下滑、門店收縮......
哈根達斯賣不動了
1996年,哈根達斯在上海開出中國首家線下門店。彼時中國職工月平均工資僅500多元,其單球售價卻高達25元,從一開始就錨定高端市場。
憑借紅金為主的門店裝潢、黃金奶源與比利時巧克力等進口原料,以及綁定愛情的營銷策略,哈根達斯迅速坐穩(wěn)高端冰淇淋市場。
此后的十余年間,哈根達斯在中國市場飛速發(fā)展,門店不斷擴張到全國一線及新一線城市。
通用磨坊財報顯示,2006年至2015年,哈根達斯在中國市場銷售額的復合增長率達到33%。2017年更是迎來巔峰時刻,哈根達斯高管曾對外表示,“全世界總共有六七百家哈根達斯線下門店,僅中國市場就占了400多家”。
不過,哈根達斯的高端雪糕路,并沒有走得一帆風順。入華二十多載,哈根達斯的“中年危機”也提前到來了。
在業(yè)績方面,近幾年來,哈根達斯在中國市場的業(yè)績出現下滑,由2019財年(2018年5月28日至2019年5月26日)的8億美元(約合人民幣57.33億元)銷售額,不斷縮減至2024財年的7.3億美元(約合人民幣52.32億元)。
在門店數量方面,2023年至今,哈根達斯陸續(xù)關閉了中國市場的數家門店,北京、上海、大連等城市的標志性店鋪陸續(xù)撤場,泰州、南寧等城市的哈根達斯門店甚至已經無跡可尋。
截至2025年6月,哈根達斯在內地的門店數量僅剩250余家,與巔峰時期的400多家門店相比縮減了將近一半。
通用磨坊董事長Jeff Harmening也公開承認,中國消費者減少了外出就餐的頻率,哈根達斯在華的店鋪客流量出現兩位數百分比的下滑。
近日,“哈根達斯中國業(yè)務可能被出售”的消息引發(fā)行業(yè)的廣泛關注。據消息人士透露,若出售計劃推進,相關流程可能于今年啟動。目前與相關資方的談判尚處于早期階段,不排除最終放棄出售的可能性。
面對增長難題,哈根達斯并非無動于衷,而是采取了一系列自救措施。例如,通過降價促銷吸引消費者,其經典六杯組合裝在電商渠道的折扣力度甚至超過五折;渠道方面,它走出專賣店,進入全家等便利店等零售渠道,同時拓展多個電商多渠道。
不過,哈根達斯這些自救舉措能否助其走出困境,仍需市場給出答案。
02
曾經“高不可攀”的哈根達斯,為何風光不再?
從巔峰時期的全國400多家店的布局,到如今多地店面的集體關閉。
人們逐漸意識到這個曾經的“冰激凌頂流”,如今正經歷著魔幻現實主義的跌落神壇.......
1、消費者理性回歸、產品創(chuàng)新乏力,品牌陷入增長困局
近些年,隨著消費者理性回歸,中國冰淇淋市場進入“質價比時代”,消費者更注重品質與價格的平衡。
有相關數據顯示,54%的消費者屬于價格敏感型,更傾向于購買單支5元以下的冰淇淋;31%的消費者追求品質,但價格區(qū)間也集中在單支10至30元之間;只有15%的消費者愿意為單支50元以上的高端冰淇淋買單。
這種消費分級趨勢,使得哈根達斯的核心客群逐漸縮小。哈根達斯的高端定位(單球售價46元以上),與本土品牌形成強烈反差——蜜雪冰城單品僅2元,蒙牛、伊利等品牌的平價產品也不超過5元。
但貴并非原罪,關鍵在于讓顧客覺得“值”,但哈根達斯除了價格高,還因產品創(chuàng)新不足、口味單調屢遭消費者吐槽。
從哈根達斯官方小程序可見,其包含單球冰淇淋在內的單品不足20款,口味也僅有巧克力、香草等常規(guī)選擇。反觀競爭對手,DQ擁有5大類28個品種的冰淇淋,消費者還能個性化定制;新銳品牌中,波比艾斯的牛乳冰淇淋、野人先生的開心果特色產品等,都憑借創(chuàng)新贏得了各自用戶群體。
更重要的是,越來越多中國消費者逐漸知曉:哈根達斯在美國并非高端品牌,超市里常打折出售,最便宜的低至1美元(約合人民幣7.16元);而進入中國市場后,最常見的小杯裝售價動輒40元以上。當消費者有了更多性價比選擇,哈根達斯的高端濾鏡也逐漸不復存在。
2、市場“變天”了,跟不上時代,又難敵新品牌的內外夾擊
除了內憂,哈根達斯還面臨著嚴峻的外部競爭。如今的中國冰淇淋市場,早已不是它一家獨大的局面。
像是它的“老對手”DQ近些年在全國大規(guī)模開店,迅速搶占市場與用戶心智。歐睿國際數據顯示,2021-2023年DQ穩(wěn)居國內冰淇淋市場首位,市場占有率持續(xù)擴大,2023年已接近29%;2024年底其在國內累計開出1721家門店,規(guī)模優(yōu)勢愈發(fā)明顯。
與此同時,新興品牌也在快速崛起。客單價15元左右的平價冰淇淋品牌波比艾斯,如今在全國擁有超1000家門店;主打手作的新銳品牌野人先生,門店數量已達566家,超越哈根達斯;就連跨界而來的新茶飲品牌,也通過售賣冰淇淋分食了不少市場份額。
這些競爭對手不僅深諳中國本土口味偏好,還極為擅長營銷,通過聯名、網紅打卡等玩法精準捕獲年輕消費者的心,搶走了他們的“甜蜜預算”。
3、一山更比一山高,Gelato成為更高端的冰淇淋產品
哈根達斯增長承壓,另一重要背景是冰淇淋市場出現了更具競爭力的品類。
2023年以來,意式手工冰激凌Gelato異軍突起。作為手工制作的意式冰淇淋,Gelato與更早進入中國市場的美式冰淇淋(Ice cream)在配方、熱量、口感等方面均有差異。它以牛奶為主要原料,不加淡奶油,選用時令水果、堅果等天然食材,脂肪和糖分含量更低,口感更為綿密濃郁。
在一眾“雪糕刺客”遇冷的環(huán)境下,新鮮現制、用料健康且口感綿密的Gelato,成功撬動了消費者的購買欲。其單球售價一般在30—50元,疊加多種口味和小料后,價格甚至能上探至百元以上。
據統計,Gelato產品毛利率普遍在70%以上,部分產品甚至超過80%。這一原本小眾的品類,由此成為新興的明星賽道。
以2011年成立的野人先生為例,該品牌近兩年擴張迅猛,目前在國內已開出超700家門店,數量超越哈根達斯。疊加平臺優(yōu)惠券后,其單球價格約在23~35元,團購平臺顯示,雙口味冰激凌團購券半年銷量已超76萬件。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Gelato行業(yè)已悄然陷入內卷。蜜雪冰城旗下品牌、喜茶等紛紛入局Gelato產品,將價格壓至8-15元左右。隨著入局者增多,不少Gelato門店和品牌甚至打起了九塊九的價格戰(zhàn)。
職業(yè)餐飲網小結:
從“冰淇淋愛馬仕”到被傳出售中國業(yè)務,哈根達斯的起落折射出中國消費市場的深刻變革。
曾經憑借高端定位和浪漫營銷風靡一時,如今卻因客流下滑、門店縮減陷入困局,其背后是消費者理性回歸、市場競爭加劇與品類迭代的多重沖擊。
于此同時,中國冰淇淋市場的洗牌仍在繼續(xù),哈根達斯若想重拾優(yōu)勢,需放下“高端身段”,深耕產品創(chuàng)新與場景體驗。這場關于“甜蜜”的較量,最終考驗的是品牌對消費者需求的敬畏與回應。
發(fā)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