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集”上線,小紅書電商野心藏不住了
出品/電商在線
撰文/唐果
小紅書電商,再次邁出關鍵一步。
「電商在線」發現,近日小紅書啟動新版本測試,“市集”被嵌入APP底部導航欄,升級為一級流量入口。用戶進入“市集”后,不僅可對穿搭、運動、食飲、生鮮、潮玩等多個類目的商品進行選購,還可以直達市集直播、買手櫥窗、新品首發等頻道。
透過“市集”入口升級的動作,不難發現,小紅書對于社區內部電商業務的加碼,已呈現出清晰的加速軌跡。
事實上,除了“市集”入口位置的變化,小紅書電商的進化早已在2025年開年上線的“藍鏈”功能上有所顯現。當藍鏈、市集等擁有小紅書電商獨特基因的電商基礎鏈路逐漸打通閉環,電商與社區也實現了進一步融合。
另一方面,小紅書電商也正在通過百萬免傭、服務商招募、賬期升級等一系列“減負”組合拳,吸引更多電商玩家投入、加碼小紅書。
隨著“市集”入口的升級和平臺內電商基礎設施的日益完善,小紅書電商的生態愈發清晰和活躍。
當流量入口打開、運營利好加碼,屬于商家的機會又一次到來。然而機遇背后,小紅書電商生態的進化,究竟將為商家的經營邏輯與增長路徑帶來怎樣的變化?
“市集”上線,小紅書“重倉加碼”電商
自2024年7月提出“生活方式電商”定義以來,小紅書便持續高頻地推進著電商業務的升級迭代,但多數動作都比較“含蓄”。小紅書電商的交易鏈路也大多藏在社區生態縱橫交錯的內容網絡中,始終缺乏一個集中而系統化的中心交易場域。
此次產品上線“市集”,并將其設為一級入口,則恰好填補了這一缺口——它將小紅書電商相對分散的交易鏈路進行系統化整合,打造了一個結構清晰、路徑集中的交易中樞,實現了從瀏覽、決策到購買、售后的全鏈路系統性承接。
打開“市集”頁面,可以看到,其雙信息流的布局與小紅書社區主頁并無區別,契合平臺用戶的瀏覽習慣。頁面上部除了我的訂單、購物車、優惠券等基礎電商工具外,還設置了市集直播、買手櫥窗、新品首發等頻道,便于用戶直接跳轉到對應的入口。
「電商在線」發現,在小紅書“市集”中展現的信息流中,除了直接介紹商品的商品頁面外,還有商品筆記、用戶反饋、帶貨直播等多種類型,保留了小紅書平臺特有的內容感和社區感。
小紅書“市集”相關負責人告訴「電商在線」,“市集”作為新增的交易場景,能夠為有購買需求的用戶,提供一個集中“逛”的購買場景,進一步優化購物體驗。
很明顯,推出“市集”是小紅書搭建電商生態的重要落子之一,而“市集”中諸如雙列信息流、買手櫥窗、商品筆記等設置,依舊是想營造出一種邊逛邊買的特色氛圍。其根本目的,或許也是為了讓電商交易環節更自然地融入社區原有的內容場景中,通過更契合小紅書社區用戶使用習慣的設置,減少商業行為對用戶體驗的割裂感。
這樣基于社區屬性迭代電商鏈路的思路,早在小紅書2025年開年上線的“藍鏈”功能上有所體現。從響應站內用戶“求鏈接”的購買需求出發,通過逐步擴大評論區掛商品藍鏈的范圍,再到今年6月,對天貓、京東開放外鏈,小紅書電商正在加速擴容,走出內外雙軌并行的新通路。
這種雙線并行的策略,最終能為小紅書電商帶來多大的增長動能,仍需經過市場的持續驗證。可以肯定的是,當 “市集”一躍成為APP的一級入口,小紅書發展電商的決心已愈發堅決,推進速度也將愈發迅猛。
流量入口之外,放大商家勢能是關鍵
在電商行業的競爭格局中,商家始終是平臺生態繁榮的核心基石,也是平臺價值實現的關鍵伙伴。
零售電商行業專家莊帥告訴「電商在線」,上線“市集”一級入口,不僅是小紅書對電商業務的進一步深化,也為商家經營提供了新的機會和流量入口。
無論是從評論區可直接跳轉商品頁的“藍鏈”,還是在一級入口上提供購買新場景的“市集”,其本質上都是不斷縮短從“種草”到“拔草”的交易路徑。對于商家而言,這些功能的落地也意味著,他們的經營鏈路將變得更加精準和直接——擁有更多機會觸達用戶,提供轉化率。
另一方面,生長于社區生態的“藍鏈”與“市集”,始終延續著小紅書特有的內容基因和社區氛圍。這種“內容即貨架”的邏輯,不僅能夠激發用戶的消費意愿,更讓商家經營的好產品隨著內容的長尾效應,持續獲得曝光與轉化機會。在這個過程中,商家也有機會逐步積累起一批認可品牌理念、具有高復購意愿的忠實用戶。
「電商在線」觀察到,小紅書電商在“市集”上線成為一級入口之外,8月24日,還同步推出了“百萬免傭計劃”。據公告,2025年9月1日至2026年8月31日,同一商家前100萬支付交易額免除傭金,僅保留0.6%的支付渠道成本。
公開資料顯示,小紅書電商此前傭金(官方稱基礎技術服務費率)按類目有所不同,多數集中在2%—5%。“百萬免傭計劃”將前100萬元支付交易額費率統一降至0.6%,無疑是想通過幫助商家降低經營門檻,吸引更多商家入駐,“重倉”平臺。
這并不是小紅書電商今年第一次在“利好商家經營”上做出動作。
早在今年2月,小紅書電商就正式官宣了“電商運營服務商的招募計劃”,通過吸引專業的運營服務商加入,為商家提供直播帶貨、店鋪運營、營銷策劃等支持,彌補許多商家“擅種草、短轉化”的短板。
今年4月,小紅書電商宣布對商家結算賬期政策進行全面升級。通過縮短確認收貨時間、差異化結算策略等舉措,助力商家資金周轉效率提升;5月,又陸續公布了包括新版店鋪上線、評論區藍鏈功能權限擴大、商品評價同步商品筆記評論區、穿搭精選/開箱精選功能上線、矩陣賬號關聯功能改版等多個商家經營鏈路的升級舉措。
不難看出,在加碼“市集”場域的同時,小紅書也正在為商家們鋪設一條更順暢、更高效的電商經營通路。不過,隨著平臺內電商生態的逐漸擴容,商家想要贏得更爆發性的生意增長,同樣也需要在內容、運營、產品上進一步做深經營力度、堅固競爭壁壘。
窗口期已開,小紅書駛入電商“深水區”
“生活方式電商錨定精準用戶群體的個性化需求,而且非常細分。在這個細分賽道里面,必須把自己的產品做得非常好,用戶反饋也很好。小需求也能做出好生意來。”
這是小紅書首席運營官柯南在2024年的公開訪談中,對于“生活方式電商”的定義。今年8月,柯南又被任命為小紅書“大商業板塊”總負責人,統籌推進商業化廣告與電商交易的深度協同。這或許意味著,隨著大商業化板塊的組建,小紅書也將電商業務提升到了一個新的優先級。
從戰略升級到場域擴展,不難發現,小紅書對于電商業務的加碼已經非常明確。對于想要謀求生意增長的商家們而言,在“百萬免傭”等一系列運營政策的扶持下,眼下正是入局或加大投入小紅書電商的重要窗口期。
另一方面,柯南所提出的“個性化需求長出好生意”的理念,已得到了事實的驗證。在2024年小紅書電商百大商家中,超過30%的商家專注于細分人群、需求或場景,例如小個子穿搭、中式線香、兒童敏感肌貼身衣物等。這也意味著,在小紅書生態中仍存在大量尚未被充分開發的細分需求,等待商家深入挖掘。
不過,平臺對“市集”“藍鏈”等交易鏈路的持續加碼,也要求想要入駐小紅書的傳統商家們做出經營思維上的調整——必須深入了解小紅書用戶喜好和內容傳播特點,結合小紅書獨特的社區優勢,調整經營策略,才更有可能實現可持續增長。
為了讓用戶與商家的互動更加深入,同時進一步了解小紅書電商商家畫像,小紅書還將“市集”搬到線下。
8月28日至31日,小紅書電商將在上海舉辦首個線下市集,邀請全國各地100多位商家參與,為商家和用戶提供一個近距離交流的機會,同時也讓商家對消費者的喜好有更加直接的洞察。
誠然,在激烈的商業競爭中,作為生活方式電商的小紅書電商仍需不斷摸索,尤其需要維持商業交易與社區氛圍之間的平衡。
“藍鏈”“市集”的推出,正是小紅書電商基于自身社區屬性所提出的差異化解法,旨在以更原生、更符合用戶使用習慣的方式,絲滑銜接內容與交易,實現從“內容”到“成交”的自然轉化。
如今的小紅書,正在加速構建自己的電商經營鏈路,不少勇于嘗試的商家們也收獲到了內容復利帶來的生意躍遷。不過,想要在競爭激烈的電商紅海中開辟出一片新藍海,小紅書電商仍需在產品基建、運營、服務等層面做出更多努力。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