寵物品牌想賣好,不能只講寵物
出品/瀝金
想要賣掉任何東西,不能光講性能參數,得勾起對方的想象。
比如賣一款香氛,就不能只說它是玫瑰香型、怡人清新。
你得說把它擺在床頭,你就仿佛置身四月份伊朗卡尚的玫瑰園里,帶刺莖稈的露水似乎觸手可及,每次吸嗅都帶著清晨的涼意和自由解放的味道。
比如賣寵物糧,就不能只說成分配方,讓毛孩子毛順光亮。
你得說高顏值的女生,能養出高顏值的小貓,養出來的光亮毛發,都是精致生活的見證。
比如賣寵物零食,你就不能只說營養豐富、適口性好。
你可以做成裝凍干的小掛飾,既可以充當潮流配件,也能在通勤的路上和小貓小狗搞搞關系,換來一天的好心情。
今年寵物賽道上翻倍的商家,都抓住了這個增長密碼。
他們不再單純營銷產品的功能性賣點,而是圍繞人寵生活的內容、場景,從人寵之間情感連接切入,把寵物消費融合進寵物主的生活,從而找到了新的生意增量。
無論是徒步、美妝、潮玩、養娃、家居……越來越多的生活場景都在轉化為寵物消費的潛在入口,成為撬動用戶決策的關鍵觸點。
《2025小紅書寵物行業興趣趨勢》里提到,當下寵物消費,是生活和精神的雙重富養,也是寵物和寵物主之間的雙向奔赴。
“和寵物伙伴度過美好時光”,這里面既藏著化解孤獨的終極解藥,也藏著新的增長機會。
寵物消費 不能只講寵物
寵物消費如果只講寵物自身,營銷路子會越走越窄。
因為驅動寵物消費決策的核心因素,正在從產品功能轉向情感價值。
所謂“只講寵物”,往往是圍繞寵物的具體需求,強調成分、配方、性能等功能性賣點。
只講功能性賣點很容易陷入參數內卷,打不出差異化。
消費者購買寵物食品的深層動機,不是簡單喂飽自家的毛孩子,而是愛、陪伴、身份認同這樣的情感連接,他們想的是“如何成為一個更好的家長”,“如何更好地表達愛”。
功能性賣點只是一堆冷冰冰的參數和名詞,完全無法回應這些熾烈的情感訴求。
另一方面,“高蛋白”“無谷”“天然糧”等標簽,已經成了各大寵物糧品牌的標配,所有的成分和配方,都會在不長的時間內被友商模仿。
在消費者的感知中,所有的選項都是“差不多好”,缺乏差異化的記憶點,自然也談不上什么忠誠度。品牌要打開局面,要么降價、要么花大力氣營銷,最后只能掙個辛苦錢。
從傳播效率來看,功能性營銷也天然反傳播。
用戶很難記住幾個品牌的蛋白質含量,但很可能記得住一條狗狗吃到美食后瘋狂搖尾巴的視頻,或一個關于“挑食小貓終于愛上吃飯”的暖心故事。
人類大腦天生對故事和情感的記憶與傳播效率,遠高于對枯燥數據的記憶。
沒有人會興奮地轉發一份成分表給朋友,但他們會毫不猶豫地分享一個有趣治愈的寵物食品。無法融入社交傳播的內容,在當代營銷中幾乎等于不存在。
不只講寵物 還可以講什么?
不少寵物品牌都從小紅書生長出來,從他們的成功中不難發現,當下的寵物消費種草,更應該講內容、講場景、講人寵之間的情感聯系。
首先是內容,它是構建信任的最佳利器。
寵物主,尤其是新手,普遍存在知識焦慮和健康焦慮。他們面對的不是一個簡單的商品選擇,而是一個需要學習的“新課題”。
他們在消費決策前,越來越依賴社交平臺上的真實分享和社群口碑,傾向于瀏覽養寵故事、養寵經驗等內容,并關注其他寵物主的真實反饋和使用體驗。
他們購買的不僅是產品,更是解決“如何科學養寵”的認知方案。
對養寵新手而言,“讀懂寵物食品成分”是科學養寵的核心痛點,枯燥的參數解讀難以讓用戶快速建立認知,而用趣味化內容降低認知門檻,正是傳遞科學養寵方案的關鍵。
寵物食品品牌領先就精準抓住這一需求,結合《甄嬛傳》IP做內容:將原本專業難懂的貓糧成分測評,轉化為用戶熟悉的宮斗劇情,用“華妃翻白眼貓條”對應適口性亮點,“三文魚凍干粉色嬌嫩”等梗點解讀食材新鮮度,把成分參數變成有梗、有記憶點的連續劇。這種方式沒有生硬說教,而是讓用戶在追更趣味內容時,自然理解不同成分的優勢,輕松get如何選對貓糧的科學養寵知識。
活動期間品牌相關的新增筆記數量同比增長102%,人群資產相對618大促增長了148%,品牌也借此躋身小紅書品牌榜TOP15;從銷售數據看,甄嬛聯名產品作為雙11品牌天貓店鋪主推款,4個月累計銷售遠超預期。
用戶先通過內容建立科學養寵的認知,再基于這份信任選擇產品,最終實現認知與消費的雙重轉化。
其次是場景,寵物消費往往需要特定場景激發。
寵物消費已經從功能滿足向情感體驗升級,場景就是連接兩者的橋梁。品牌要成為用戶“理想生活劇本”的編劇和道具師,就需要無縫嵌入各種可能引發情感共鳴和生活向往的場景中。
像是皇家和滴滴寵物專車的營銷,鏡頭以狗狗第一視角記錄“扒窗追云”,配上“它也在奔赴光的路上”的文案。
品牌讓寵物主從每天通勤的經歷出發,和寵物出行的感受共情,打造了一部“毛孩子的公路電影”,也包裝出了自駕剛需的小包裝寵物糧。
最后是人寵情感聯系,這也是寵物消費的終點。
過去寵物是家人,現在則是“獨立寵格”覺醒,人和寵物的關系更加平等。
在小紅書的很多筆記中,博主們會精心為寵物布置與人類生活空間相融合的溫馨角落,比如打造與主人臥室風格一致的寵物休息區,用同款色系的毯子、抱枕布置,仿佛寵物也是家中平等的一員,擁有專屬的生活美學空間。
一些品牌主打寵物生活,推出了很多造型別致的寵物小窩,像城堡造型、太空艙造型等,不僅滿足寵物的居住需求,更像是為寵物打造的專屬小天地,契合當下人寵關系平等,寵物也值得擁有高品質生活空間的理念。
成功的寵物品牌賣出的從來不只是產品,而是更快樂滿足的情感互動。
從種草到品類爆破 小紅書是第一片場
對商家來說,小紅書一定是當下種草的第一片場。
原因不僅僅是養寵人群富集,也因為這里有更完善、更多樣的用戶生態。
根據《2025小紅書寵物行業興趣趨勢》的數據,小紅書目前月活達到了3.5億,其中1.7億都是養寵興趣人群,無論數量還是維度都極為龐大和豐富。
狗能穿婚紗走紅毯,貓會因打翻罐頭發道歉視頻,倉鼠也有“鼠生巔峰”退休vlog。人能做的事,寵物都能在這里重做一遍。它不僅是人的興趣生活社區,更是寵物的。
小紅書能最大限度打開商家的想象力,讓每個消費者都能以愛寵的視角,見證并度過有趣的一生。
另外,借助平臺提出的SPUX人群X買點的模型,更容易幫商家實現從種草到成為品類爆品的目標。
很多寵物食品品牌,都在這里突破了品類、場景、路徑和人群,找到了新的生意切口。
首先是深挖用戶的需求,找到破品類的支點。
用戶搜索永遠是帶著問題的,而問題本身就是場景。無論是絕育后食欲不佳,還是不愛喝水,這些細微痛點背后都能找到一個解法。
比如同樣是賣鴨肉梨成分的狗糧,賣點主打解決淚痕,同質化產品很多,直接打功效,很容易被淹沒。
但實際上這個趨勢反映了養小白狗的人群增加,品牌更應該從這個點去打。比如伯納天純在種草筆記里統一選擇小白狗當模特,一方面形成顯著的視覺記憶點,另一方面也針對性面向養小白狗的人群種草。
其次是找養寵關聯場景,突破原有的思維。
比如誠實一口小金袋,就從人群破圈。關心自己顏值的年輕女性,也會更容易接受讓寵物也保持毛發光亮柔順。品牌突出美毛屬性,主打高顏值主人養出高顏值小貓,快速引爆新品上市聲量。
再次是拓展場景聯想力,突破新的種草路徑。
找養寵相關的機會,不用只盯“寵物零食”這類主路徑!暗罔F”“通勤”這些詞同樣是小紅書用戶的高頻搜索詞,看起來和寵物沒有直接關系,卻能發掘出“通勤喂流浪貓便攜零食“這種沒人發現的藍海詞。
比如帕特就精準抓住了這個非主路徑需求,推出了凍干掛飾,它沒有只做“寵物零食”,而是把時尚掛和投喂流浪貓結合,既能當日常穿搭的潮流配飾,滿足用戶對好看實用小物的潛在期待,又能在遇到流浪貓狗時隨手投喂,解決想喂但沒帶食物的痛點。
更重要的是,這個產品還幫用戶傳遞了“愛所有小動物”的生活態度,讓原本沒被關注的非主路徑需求,變成了一個清晰的消費選擇。
最后匹配用戶的養寵生活,突破新的人群。
當用戶擁有了寵物,自然也就擁有了新的養寵生活。一只寵物的入駐,影響的不僅是寵物的生活,寵物主的生活和居住環境也會誕生新的訴求。
結合小紅書的靈犀工具,可以從“養寵新手”等興趣標簽,捕捉寵物主新的居住新需求,不僅是寵物的生活需求,更包括寵物主對人寵和諧生活場景的潛在期待。
比如皇家發起“家的一平米”活動時,先定位養寵+家居美學的交叉興趣用戶,將打造1平米專屬寵物空間的創意精準推送給目標人群,引導用戶打開場景想象,后續聯動寵物商超的采購真人大秀,進一步匹配寵物消費+生活儀式感標簽的用戶,激發用戶參與欲與分享欲。
最終在對目標人群的精準觸達與興趣助推下,活動UGC內容近萬篇,品牌種草人群規模提升了124%。
看似是寵物消費營銷,實則是精準錨定用戶“人寵共生”的生活需求,把寵物消費融入生活場景,本質是在通過精準的興趣連接,賣更懂用戶的養寵生活方式。
寫在最后
寵物消費,背后是寵物主的衣食住行。
寵物消費的精致,其實是寵物主養寵生活的精致,背后是一輪新的消費升級。小紅書的用戶們之所以樂于在這里交流分享寵物,本身也是想從小毛球們的身上獲取精神力量。
要點從來不在于參數堆得有多高、廣告鋪得有多廣,而是如何讓人寵交疊的共同生命如何更豐盈。
當品牌學會從寵物視角,洞察寵物消費背后真正的驅動力,理解當代消費者寵物生活的底層邏輯,貨架上的罐頭或許也能成為某種新生活方式的圖騰。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