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踏繼續領跑同行,但資本市場似乎不買賬
出品/觀點網
撰文/劉子棟
安踏的業績表現依舊強勢。
繼李寧、特步、361度之后,安踏體育在8月27日披露了2025年上半年業績報告,情況仍然領先于同行。
當社會零售消費品總額錄得5%的個位數增速,其中服裝、鞋帽、針紡織品類行業的增速僅為3.1%,該公司交出了收入同比增長14.3%的亮眼成績,
據統計,安踏營收已實現連續12年正增長,且連續4年穩居中國市場第一。
不過在整體業績再創新高的背后,兩大核心品牌——安踏主品牌和斐樂FILA的增長已顯著放緩,同比增速分別只有5.4%和8.6%。
取而代之的以迪桑特DESCENTE、可隆KOLON SPORT等高端戶外品牌迎來爆發式增長,收入同比暴漲61.1%,撐起了集團增長的想象空間。
兩大核心品牌增速放緩
資料顯示,2025年上半年,得益于線上渠道17.6%的增長以及多品牌戰略的優秀執行,安踏收入達到385.44億元,較2024年上半年337.35億元上漲14.3%。
利潤方面,安踏期內毛利率達到63.4%,經營溢利為101.31億元,同比增長16.9%,經營溢利率26.3%。股東應占溢利為70.31億元,同比增長14.5%。
經營數據超過預期,安踏營收規模繼續超過李寧、特步、361度營收之和,營收增速也是“四巨頭”之中最快的。
但資本市場似乎有點不買賬。
據港交所信息,在港股主板上市的安踏體育已出現連續3日下跌,8月26日跌幅0.96%,8月27日跌幅1.74%。而截至8月28日收盤,安踏體育報95.6港元/股,當日跌幅達到5.91%。
下跌原因除消費板塊整體承壓、公司近一輪利好出盡后有資金出貨等之外,兩大核心品牌增長動能衰減,可能也是原因之一。
2025年上半年,作為業績基石的安踏主品牌和斐樂FILA,仍掌控集團44%和36.8%,合共80.8%的收入來源。
但安踏主品牌實現營收169.5億元,同比增長5.4%,較此前長期保持的兩位數增速明顯回落。FILA則實現營收141.82億元,同比增長8.6%,已連續兩年中期業績,以及2024年全年增速維持在個位數。兩個品牌增速均低于集團整體14.3%的水平。
相反以迪桑特、可隆為代表的“所有其他品牌”分部,期內收入錄得74.1億元,增速高達61.1%,自2023年以來,增速就沒有掉下過50%。
而且定位專業運動和戶外生活方式,定價更高的迪桑特、可隆,盈利能力也更強。
期內,安踏主品牌的毛利率為54.9%、FILA毛利率為68%,而所有其他品牌的毛利率高達73.9%。
再看亞瑪芬體育Amer Sports,該公司于2019年被安踏領頭的財團收購。目前安踏是亞瑪芬體育的最大股東,并持有39.49%股份。
安踏集團在財報中通常以“分占聯營公司溢利”的形式體現亞瑪芬體育的業績貢獻,2025年上半年的數據為4.34億元。
報告期內,亞瑪芬體育收入27.09億美元,同比增長23.5%,凈利潤為1.53億美元,同比增長108.14%。其中,大中華區收入8.56億美元,增速達到42.4%。
分部門看,包含始祖鳥Arc‘Teryx、壁克峰Peak Performance的機能服裝分部,收入同比增長26%;包含薩洛蒙Salomon、阿托米克Atomic的戶外性能分部,收入同比增長29%;包含威爾勝Wilson、ATEC的球類和球拍裝備分部,收入同比增長11%。
每個分部收入增速均高于安踏主品牌和FILA。
安踏是分別于2016年、2017年,與迪桑特和可隆母公司合作,成立合資公司,控股后兩者大中華地區業務。
用不到10年時間,“所有其他品牌”分部對集團的業績貢獻已從不到5%,提升至19.2%。
隨著安踏主品牌和FILA的增速放緩,迪桑特、可隆能多快成為“第三支柱”,將是接下來要關注的重點。
截至目前,相比擁有9909家門店的安踏主品牌(包括兒童),2054家門店的FILA(包括兒童和Fusion)。
迪桑特線下門店規模僅241家;可隆199家;2023年收購的女性運動品牌瑪伊婭MAIA ACTIVE 50家,2025年上半年分別凈新增15家、8家和3家。
按照披露的計劃,到2025年底,迪桑特的門店規模要實現260至270家;可隆門店規模要實現200至210家;MAIA ACTIVE的門店規模要實現50至60家。
多品牌仍是核心
但安踏主品牌和要FILA也不是要放任自流,況且對于營收規模已超百億的品牌來說,繼續追求超高增長并不現實。穩扎穩打可能是更科學的路徑。
對安踏主品牌來說,未來仍能通過高端化、科技升級和下沉市場實現突破,“安踏冠軍”“超級安踏”等高端子品牌尚有可為。
而FILA在今年上半年已提出“ONE FILA一個斐樂”戰略,明確以“品牌向上”、“商品革新”、“零售升級”作為核心驅動,以“運動致美”作為品牌使命,繼續圍繞中產消費者,發力網球和高爾夫賽道。
兩個核心品牌外,以網友戲稱的“一只鳥兩棵樹三條路”為代表的多元品牌,因為提前踩中了國內“戶外風”熱潮,無疑成為安踏過去幾年經營中最亮眼的一環。
但今年以來,過去幾年被熱捧的露營、騎行、滑雪似乎都有降溫的趨勢。迪桑特、可隆們或多或少也開始做一定的業務外擴。
例如以滑雪、高爾夫和鐵人三項起家的迪桑特,近段時間就推出了一款名為“DYNAMIC FLUID 3.0流體鞋”的專業跑鞋。在此背后,迪桑特正沖擊百億營收。
“自2009年起,集團開啟了收并購及重塑品牌價值歷程。包括FILA、迪桑特、可隆、亞瑪芬等,構建差異化的多品牌矩陣。”
安踏集團董事局主席丁世忠在業績發布后的一封致股東的信中談到:“我們堅信差異化、互補性強的多品牌組合是集團持續增長的核心引擎。”因此,安踏會繼續推進戰略性并購。
在信中,丁世忠提出,安踏的并購戰略聚焦兩類機會:一是,收購具有強品牌價值和基因的品牌,通過戰略重塑實現價值躍升;二是,投資高潛力的新興品牌,在早期建立合作,探索共同成長。
事實上,進入2025年,安踏的并購力度已經開始加強。
包括安踏在上半年已完成對德國戶外品牌狼爪Jack Wolfskin的收購,并已組建聯合管理團隊制定3-5年復興計劃,圍繞其核心價值重塑產品與品牌體系。
目前原亞瑪芬體育大中華區總裁姚劍已調任狼爪全球品牌總裁,負責全球業務運營,并向董事局主席丁世忠匯報。
另外,安踏已與韓國頭部時尚平臺企業MUSINSA(擁有Musinsa Standard、29CM、EMPTY、SOLDOUT等品牌)合作,共同投資成立合資公司“MUSINSA中國”。
據了解,該公司由安踏集團持股40%,MUSINSA持股60%,并主導Musinsa Standard和多品牌集合店“Musinsa Store”等業務在中國市場的發展。
未被確認的市場消息層面,安踏或即將完成對美國運動鞋品牌銳步Reebok的收購;另外被傳將被安踏收購的還有德國運動品牌彪馬Puma。
對上述兩項消息,安踏方面均回應稱“不對市場傳聞發表評論”。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