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團的護城河,三個月就被填平了
出品/師天浩觀察
撰文/師天浩
8月底,“外賣三寶”相繼發布了Q2季度財報,最令業界震驚的,莫過于年初時候還氣勢洶洶的美團。8月27日港股盤后美團發布了2季度業績,本季實際經營利潤同比暴跌了98%,僅僅2億。有一個圈內朋友調侃,就這個利潤,美團但凡多送半天奶茶就清零了。
相比之下,對手不僅獲得了超預期的增長,競爭過程中財務所受的影響也在可控范圍。在8月29日,阿里巴巴集團公布了2026財年Q1財報,整體收入2476.52億元,剔除已出售業務影響,同比增長10%。凈利潤為431.16億元,同比增長76%。
淘寶閃購完成“超級”增長之外,淘天的各項財務數據也十分健康。財報電話會上阿里巴巴電商事業群CEO蔣凡透露,閃購拉動手淘8月DAU增長20%。
根據QuestMobile發布的《2025中國移動互聯網半年大報告》中的數據粗算,手淘、美團兩個App的DAU過去比例是大概3/1,在這個背景下,前者20%的增長對美團來說非常恐怖。蔣凡在財報電話會上提到,淘寶閃購整體的月度活躍用戶數達到3億,幾乎相當于再造一個美團。
沒見到增長,利潤也沒了,就連DAU也進一步拉開差距。很多人疑問,美團一直強調的“護城河”去哪了。
Q2或是“最好的”一季?
美團Q2財報只能用慘不忍睹形容,面對外界的關心,王興回應“美團是在競爭中成長起來的,我們在持續地競爭中實現了今天的領先地位。”
其實,這不是今年放出的第一句狠話,5月份王興就說過“我們將不惜一切代價贏得競爭。”這句話給了很多持有美團股票的股民,和喜歡美團的媒體人信心,并以“看巨頭”笑話的心態,認為京東、阿里又要被美團上一課。
Q2財報一出,各方都被美團“嚇人”的數據所驚呆,不惜一切確實做到了,然而贏得競爭的后半句話卻被數據打臉。
根據《晚點 LatePost》此前報道,8月7、8、9日連續三天,淘寶閃購單量破億,且訂單超過美團。8月淘寶閃購的日均訂單量也達到8000萬單,這意味著外賣市場版圖已經發生了永久性的改變,美團努力堅守的市場份額已經不可能繼續維持。
巨大的代價付出了,競爭卻沒有贏。
先討論“代價”這個關鍵詞,美團Q2實現營收918.4億元,同比增長11.7%;不過,Q2經營利潤暴跌98%至2.3億元,經營利潤率從13.7%跌至0.2%。犧牲了這么多利潤,該季度核心本地商業板塊實現營收為653億元,較上年同期的606.82億元增長7.7%。
就是說,美團燒掉這么多錢,在外賣市場大盤“狂飆突進”的背景下,自身的增長才個位數。整個市場擴容的部分,都被淘寶閃購、京東外賣兩個玩家拿去了。要不是新業務同比增長了22.8%,Q2財報數字將比現在更難看。
Q2美團利潤跌去九成多,錢主要花在了成本和營銷開支兩方面。該季度,美團銷售成本為614億元,同比增長27%,收入百分比由58.8%同比增加8.1個百分點至66.9%。營銷開支這一季度同比增長了51.8%,至77億元。
目前,社會各界積極的呼吁提升騎手待遇,美團在騎手社保方面推進速度,一直是“外賣三寶”中落后的一個。考慮到這方面影響,未來美團無論財務狀況,還是市場占比走向,都呈現著更不利的趨勢。
大戰7月才開啟,Q2或是“最好的”一季。
8月28日港股開盤后,美團股價跌幅超過10%。作為當年從千團大戰燒錢出來的巨頭,業界對美團利潤“腳斬”反應異常強烈。原因很簡單,外賣大戰真正的較量,是在6、7月份開始。這份Q2財報展現的潰敗,或是未來幾年最好的的一季。
包括美團自己也對股民發出提醒,Q2財報電話會議,美團高管預計第三季度核心本地商業業務將出現大幅虧損。
王興創辦的飯否頗受國內文藝青年喜愛,2019年他的一句話曾引起不小的反響,“2019年是過去10年最差的一年,卻是未來10年最好的一年。”回過頭看,2019年并不是美團近十年最好的一年,就以美團股價來說,2019年每股高位時在100港元左右,2021年股價最高達到460港元。受利潤率不達外部預期影響,現在的美團股價又回到了2019年時的位置上下。
套用這句耳熟能詳的話,Q2季度可能是美團“最好的”一季。
從5月份正式全國上線,不到兩個月時間,(6月23日)淘寶閃購日訂單數超6000萬。迅猛的增長,使淘寶閃購獲得更多集團的資源。7月2日淘寶閃購宣布高達500億元的消費券計劃,要在12個月直補消費者及商家共500億。
面對如此強悍的進攻,怪不得美團對股民提醒Q3可能迎來大幅虧損,毫無疑問下財季才是黃橙PK的正式節點。相比于美團的消極心態,淘寶閃購顯然更具進攻性。阿里財報電話會上蔣凡透露“我們預計在未來三年內,閃購和即時零售為平臺帶來1萬億的交易增量。”
這意味著,更激烈的戰斗還在后面。
淘寶閃購是如何“掘河”的?
做一個大膽假設,當時間進入到2025年底,假如淘寶閃購日均單量、利潤雙雙穩定的超過美團外賣的話,將是一次不亞于網約車對出租車“偷襲珍珠港”的商業經典案例。
為什么擅長競爭的美團,會在幾個月時間,被對手迅猛追平。淘寶閃購又是如何輕松掘開,美團引以為傲的護城河?
1、最恰當的時機入場;當黃紅外賣大戰,全社會關注熱度達到頂峰時,淘寶閃購“掐準時機”入場,幾乎以0成本的姿勢,瞬間獲得巨大關注熱度。今年2月京東外賣強勢入局,美團反應激烈,雙方口水仗把社會的注意力拉回外賣大戰之上。
淘寶閃購5月正式上線全國之前,就有網友調侃“外賣三寶”就差淘寶了。因為很多淘寶用戶發現,京東上線京東外賣后,一些京東用戶就可以卸載美團,只留京東一個App就能吃喝玩樂一條龍。淘寶用戶的體量更為龐大,淘寶閃購的誕生,完全可以說是順勢而為。
2、淘寶閃購的“錯位”戰爭;對于美團來說,外賣是自身營收、利潤的一條不可失去的“大腿”。對于淘寶閃購來說,它更多是大消費平臺的關鍵一環。況且,在淘寶閃購上線之前,淘寶DAU就連續創歷史新高,屬于上升期的超級平臺,站在高處向下攻打實力較弱的對手。
從商業格局上來說,美團一直關注的是業務層面,而后者則一直延續生態構建思維。淘寶閃購并不是說要搶奪外賣這塊業務,它的定位是淘天集團由電商平臺向大消費平臺的演進的關鍵一環。
美團“不惜一切代價”談的是局部戰爭,對手卻在構建大消費平臺,無論戰略思維還是戰術構想,淘寶閃購都是進行著不對稱戰爭。
3、價值邏輯的勝利;美團最喜歡談競爭、無邊界,但商業的最基礎環節是一個個真實的“消費者”。自外賣大戰重啟,面對外界的關注,紅黃橙分別發出自己的觀點。就價值觀內核而言,美團“不惜一切代價”、“不懼競爭”等關鍵詞背后,潛臺詞就是要爭搶市場。
相反,淘寶閃購所強調的更多是下面兩個關鍵詞“大消費平臺”、“遠近場結合”,后者的發聲的潛臺詞,都是圍繞消費者體驗、平臺服務、社會貢獻等方面。商業競爭拼的是燒錢能力,是市場占比,是規模效應,但歸根結底要回歸到價值邏輯上。
就在8月29日,面對分析師詢問“為什么之前餓了么沒打過美團?”這個敏感話題,蔣凡同樣予以正面回應。
“其實阿里收購餓了么已經很多年了,這幾年餓了么確實取得了很多進步,但這些進步不一定體現在市場份額上。市場份額受投入、戰略以及流量等多方面因素影響。然而,在基礎能力建設上,餓了么的提升非常明顯。
正是因為這些沉淀,我們的淘寶閃購才能在短期內取得快速發展——從零開始,約2到4個月就實現了1.2億單的處理,同時保持了良好的用戶體驗。這背后體現了餓了么多年的能力積累。”
騏驥千里,非一日之功。淘寶閃購閃擊美團外賣,是一種長期主義的勝利。
“用戶好”才是真“護城河”
長達十年的千團大戰,拼燒錢補貼,通過搶奪騎手,美團贏了一眾對手。這個過程里,用戶體驗好壞似乎被忽略。
淘寶閃購的快速崛起,說明一個問題。對大多數用戶來說,優質的體驗和服務,才是消費選擇的根本,這才是一家企業真正的“護城河”。
外賣大戰的這幾個月,我問過很多開始習慣在電商App上點外賣用戶一個問題,十多年養成的習慣,為何一夜之間就更改了。大多數用戶回答,補貼只是一方面,重要的是能在一個App又電商購物,又消費外賣酒旅,比下載多個App更“舒適”。
讓用戶好才是這次外賣大戰,淘寶閃購輕松三個月突襲美團的底層邏輯,補貼只是一個加速劑。說個題外話,淘寶閃購7月份拿出的五百億,傳聞才剛用掉一百億,美團更困難的時期還在后面。
1、大消費平臺才是“好App”;
比如說,淘寶閃購上茶飲占比領先,因為茶飲偏重“悅己型消費”,過去需要下載個App才能點茶飲,很多用戶其實并不會下載美團,現在淘寶上線了淘寶閃購,這塊潛藏的消費行為就被挖掘出來。加之補貼的助推,現在茶飲淘寶閃購和美團是6:4格局。
未來餐飲也將延續這個趨勢,目前雙方比例大概4:6,隨著越來越多用戶卸載后者App,外賣格局還將變化。
淘寶閃購在非餐品類上則有更長遠的規劃,據蔣凡介紹,平臺將非餐飲在即時零售的業態分為兩部分,一部分是近場原生模式,一部分遠近場結合模式。
近場原生模式下,過去幾個月閃電倉供給快速發展,淘寶閃購的閃電倉已經超過5萬家,訂單同比增長超過360%。其中閃電倉25%的供給來自于阿里生態的供應鏈,同時也依托于盒馬大力發展“生鮮品類”的前置倉履約能力,盒馬在接入淘寶閃購后,上線整體訂單已經突破200萬,同比增長超過70%。
在遠近場結合方面,天貓超市全面從B2C遠場模式升級為近場閃購模式,在保持遠場的價格競爭力的同時,實現更快速的配送時效體驗。同時,平臺也會積極引入天貓品牌線下門店加入淘寶閃購,預計未來三年百萬家品牌線下門店入駐,淘寶閃購和即時零售將為平臺實現1萬億交易增量。
2、認清“用戶好”決定未來;
對競爭的迷戀,忽視構建更長久的關系,或是美團用戶黏性如此脆弱的主因。好在競爭還在繼續,未來在即時零售方面的布局,也在拓展美團的服務半徑。
但比較令外界擔憂的是,淘寶閃購進入“億級俱樂部”,規模效應上已經具備和美團外賣一較高下的實力。作為大消費平臺的一部分,決定了長時間周期里,淘天集團并不需要淘寶閃購創造多少利潤,市場占比才是核心目標。但是,從近期阿里方透露的消息分析,淘寶閃購已經開始優化UE。
蔣凡表示,短期通過物流和補貼效率提升,用戶訂單結構優化,預計在保持消費者當前優惠投入的情況下,平臺單位經濟模型(UE)虧損可以縮減一半。
對于一家年營收億元單位以下的企業,靠著團隊的拼搏和狠勁,總能夠打下一片市場。可在平臺型企業的競爭中,必須要把“消費者好”當做一切競爭手段的根本。美團需要放棄對“不惜一切”的幻想,做平臺企業如果只想著和別人“拼燒錢”,是沒有未來的。只有認清服務好用戶這個本質,多向擅長“服務”的巨頭們虛心學習,才能獲得真正的基業長青。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