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泡瑪特半年大賺47億,王寧仍需直面LABUBU依賴
出品/時代周報
撰文/劉婷
“我們去年(營收)是100億,今年是希望能夠做到200億,但是感覺今年應該300億也很輕松。”8月20日上午,在泡泡瑪特2025年中期業績會上,創始人王寧的一句話讓市場預期再度提高。
業績會上,王寧取下胸前西裝口袋中的 Mini 版 LABUBU,并向外界宣布:泡泡瑪特將“上新”。消費市場上,尚未正式發售的新品“曬曬夏日系列-MOKOKO 搪膠毛絨掛件”(官方定價199元)在部分二手平臺被炒至800元,溢價超過4倍。
業績會當天,泡泡瑪特股價大漲超12%,突破300港元/股大關,市值首次超過4000億港元。
2025年上半年,泡泡瑪特拿到有史以來最好的期中考卷。報告期內,泡泡瑪特實現營收138.8億元,同比增長204.4%;經調整凈利潤47.1億元,超過去年全年。
外界沉浸在業績、股價和新品的熱潮里,但王寧提醒道:“相比數據,自己更關注集團增長的健康度,更關注大數據增長背后的小數字。”
時代周報記者注意到,業績會現場,王寧的高頻詞是“克制”“健康”“節奏”。這與五年前 IPO 時不同,那時,他需要向市場證明泡泡瑪特的增長潛力;如今,他要證明的是這種增長能否持續。
于是,這場業績會呈現出一種矛盾敘事:一邊是數據和股價制造的盛宴,一邊是創始人口中不斷出現的冷靜與謹慎。300億元大關在望,資本的注視下,王寧和泡泡瑪特迎來的,將是更嚴苛的標尺。
△圖源:泡泡瑪特微博
LABUBU所在系列貢獻48億營收
在資本追捧背后,LABUBU 要如何持續保持熱度,是一個無法回避的問題。
早在2022 年,王寧在接受《財經》雜志采訪時曾提出“七分飽”的說法。彼時,王寧表示:“任何企業的節奏感,都會被不可控的東西給打亂,一套IP系列我們認為實際的市場需求是10萬套,‘七分飽’就做7萬套。”
三年后,財報里的數字給出了另一種注腳。2025 年上半年,LABUBU所在的 THE MONSTERS 系列收入48.1 億元,同比增長668%,占公司總營收的34.7%。
資本市場看到的是爆款的威力,而外界的擔憂則集中在單一IP依賴度不斷加深。
市場研究機構EBC指出,泡泡瑪特的迅猛發展意味著其估值相比同業公司較高。如果增長放緩或市場情緒發生變化,交易者應注意潛在的回調風險。此外,公司過度依賴少數幾個賣座角色,尤其是LABUBU,意味著消費趨勢的變化可能會影響銷量。
對于外界擔心的IP風險問題,王寧在業績會上表示:“從IP貢獻營收的占比來講,首先我個人不認為如果有一個IP占比特別大,就不健康。我覺得這個比例其實對于我們來講也不是那么重要。我們相信其實每個IP都各具特色。”
為了給 IP“保溫”,泡泡瑪特在今年落地了一系列策略性的動作。在消費場景方面,泡泡瑪特即將在全球推出 Mini 版LABUBU 手機掛件,自此LABUBU 進入隨身場景。在文化打造方面,據媒體報道,泡泡瑪特將進軍電影領域,并已正式成立電影工作室。而在載體方面,泡泡瑪特在今年4月推出了實體雜志《play/GROUND》,線上線下同時開售。
財報中的另一條曲線,同樣引人注目。上半年,泡泡瑪特毛絨品類收入61.4億元,首次超過手辦成為最大的單品類。
銷量增長背后,外界最關心的問題是產能。“我們有工程師感慨說,今天一個月的量等于以前做一年的量。具體從數字上看,比如毛絨產品,一個月的產能是去年同期10倍以上,現在是3000萬只左右。即使是今年七八月份,和一季度比,也是10倍以上的增幅。”8月20日,在泡泡瑪特業績會上,泡泡瑪特副總裁袁俊杰表示。
一名潮玩行業人士對時代周報記者指出,“LABUBU”們爆火也揭示出企業的平衡難題。“當產能持續擴張時,固定成本的上升不可避免,一旦需求出現拐點,就可能轉化為庫存風險和現金流壓力。”
類似的擔憂,在海外市場已有前車之鑒。美國潮玩公司 Funko 曾在全球走紅,產品一度出現在無數年輕人書桌和貨架上,但當消費者熱度退去后,該公司在短短幾年后市值縮水大半。
外界也因此追問,LABUBU如何保持熱度?
“不能被眼前的風光所迷惑,而應以清醒和克制。”今年6月,王寧在公司內部針對LABUBU的火爆現象進行分享。
時代周報記者獲悉,王寧要求公司內部保持克制,當前更大挑戰在于持續把事情做好,確保消費者體驗穩定與品牌信任延續,要做到“健康優先于增長,長期勝于短期”,避免被熱搜和市場情緒影響。
海外門店要開到200家
資本市場在期待下一個LABUBU,而王寧已將重心放在海外市場。
去年8月,王寧在業績會上曾表示:“海外業務是泡泡瑪特近幾年的核心,公司已經提前幾個月實現了海外再造一個泡泡瑪特。”
在這一節點之后,泡泡瑪特進入了新的階段。財報顯示,2025年上半年,泡泡瑪特海外市場銷售額達到 55.93 億元,同比增長 440%,增速遠超國內市場。
門店數量上,截至2025年上半年,泡泡瑪特在全球共擁有571家門店,其中海外約 140 家。而據聯席首席運營官文德一在業績會上透露,預計到今年年底,泡泡瑪特海外門店要超過200家。
△圖源:泡泡瑪特官網
文德一表示,未來泡泡瑪特將聚焦中東、南亞、中南美,以及俄羅斯等國家和地區,為泡泡瑪特打開更多增長空間。同時,公司將繼續在法國巴黎、澳大利亞悉尼、意大利米蘭、美國紐約等核心城市推進旗艦店及旅游零售門店的布局。
其中,美國市場因其規模與象征意義,被視作全球化進程的關鍵一環。美國是全球最大的消費市場,亦是潮玩和衍生品產業的發源地,聚集了迪士尼和漫威等世界級IP。因此,美國市場被視為潮玩企業的必爭之地。
在美國,泡泡瑪特選擇了相對謹慎的擴張方式,目前約有40家門店,計劃年底前新增約60家。
業績會上,泡泡瑪特首席運營官(COO)兼中國區業務總裁司德表示,美國市場雖然增長速度很快,但其實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開店速度不會更加速。“因為我們既然生意已經這么好了,就可以有更好的耐心去開更好的店,所以開店的數量不會有一個明顯的加速,但一定會堅持一個更好的開店質量。”
早在今年4月,泡泡瑪特啟動了歷史上最大組織架構變化,在海外增設大區、強化中臺。
王寧表示,核心的邏輯是推動整個集團全球化,讓管理更加扁平,決策更加靈活。如何應對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不同管理方式,一直是公司思考的問題。王寧還表示,未來還會持續優化組織架構。
但組織調整只是前奏,真正的考驗在于執行。王寧此前曾強調,泡泡瑪特海外業務堅持直營模式。“很多企業想快速做大市場,我們想的是如何先做好。慢就是快、少就是多,要聚焦一件事情慢慢做。”王寧表示,泡泡瑪特堅持本土化運營,希望把公司變成一個開放包容的平臺。
在落地層面,泡泡瑪特在海外市場面臨著完全不同的競爭格局。
大消費分析師楊懷玉對時代周報記者表示,在北美、歐洲等成熟市場,泡泡瑪特面對的是既有的潮玩生態鏈,迪士尼、漫威等巨頭職業玩家云集;日韓市場則以 Hello?Kitty等本土IP主導市場格局。
楊懷玉指出,中國潮玩公司也開始在海外扎根,海外市場的競爭愈發激烈。中國潮玩公司正加速海外落地,但這條路并不平坦。8 月初,泡泡瑪特泰國最大旗艦店被指“撞臉”名創優品,引發廣泛討論。此次風波折射出海外市場的復雜性,未來類似的比拼還將持續。
從LABUBU的熱潮到海外的狂奔,泡泡瑪特還在加速擴張。接下來,王寧要回答的問題是:如何在爆款與克制之間,讓風口變成長風。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