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商業把 “賣菜、曬草坪” 做好,比啥都強
出品/mall先生
作者/KI
在全國新一線城市商業的競速賽道上,鄭州總是一臉“穩扎穩打”的神色。
相比起北上廣深的超前場景創新,或是成都、杭州的網紅業態爆發,鄭州商業哪怕是核心商圈,先鋒潮流的現象也相比甚少,在全國商業創新版圖里,總顯得有那么些“保守”。
但這份保守,2025年正被“追趕潮”悄悄打破:
亳都·新象的古今結合,各種首店;
大衛城地下層完成一階段調改,緊跟南京德基奢場藝術;
鄭東萬象城聯名IP小企鵝pingu、鄭州漢堡節快閃不斷,用強IP勾起這座城的年輕力;
金融島銀泰inPARK開啟潮奢運動戶外矩陣布局,誓要擠進鄭州商業頭部位置……
鄭東萬象城pingu快閃鄭州站 來源:網絡
可這些“向高線看齊”的熱鬧,到了鄭州二七新區居民眼里,卻不如嵩南印象城開業來得踏實。
畢竟,跟著全城潮流跨區堵車打卡網紅活動,是一時新鮮;而下樓就能買到帶露水的青菜、帶娃在兒童公園撒歡、陪毛孩子在專屬樂園奔跑——這份日常需求觸手可及的便利,仿佛是鄭州商業“向上追趕”路上,更貼生活肌理的答案。
可明明業態不全、級次不高,這個5萬平米“平平無奇”的社區商業,憑什么在開業首日就引來12.6萬人次的客流,且連續多日單天客流超10萬人次?
嵩南印象城開業人潮 來源:網絡
當然首先和它的位置有關。
說起來二七新區這片區確實很有意思,位于南三環以外,這里不僅是鄭州中心城區向外擴張的重要一環,更肩負著疏解城市功能、承接人口的重要使命。
加上它起步不算晚,早跟著城市向南的腳步鋪好了居住版圖,萬科、綠地等這些房企早年就扎進來,一棟棟小區從平地立起來。
論人氣,由原駐民、新市民、人才公寓組成的30萬常住人口穩穩扎在這兒,如此龐大的消費基礎,周邊商業配套卻寥寥幾個,稍微近點的就是橄欖城、二七萬達和新開的杉杉奧特萊斯,完全不夠滿足區域的消費力。
嗷嗷待哺的基礎客群,就給了嵩南印象城足夠的底氣。
印力與鄭州的淵源能追溯到2009年,當時二七印象城強勢把ZARA、DQ、C&A等快時尚品牌引入河南,鄭州才有真正意義上的購物中心,后來因多項原因,僅留下一個金水印象匯。
這次通過與鄭州城發集團的聯手,強勢重返這片商業熱土打造出一個社區mall,在一眾本土商業如此強勢的鄭州市場中,硬生生地攪活出一池春水。
嵩南印象城外立面及開業美陳 來源:網絡
超市成了 “救場神器”
也是“鎮場神器”
在鄭州商業圈,藏著一個相對新奇的“救場定律”——
要是哪家商場招商遇冷、客流低迷,趕緊去 “請” 淘小胖、鮮風、華豫百佳等一眾師從胖東來的精品超市入駐,現場客流立馬復蘇。
畢竟有胖東來這個定海神針與行業標桿在前,給了諸如淘小胖、鮮風生活市、大張、華豫佰佳、農夫·劉先生等精品超市的跟隨者們,在對比中極致上刺刀的方向。
它們不僅拼服務、供應鏈、中央廚房、產品品質,現在更是在加速拼團隊文化,人才梯隊搭建,行業競爭進入“全鏈路內卷”階段,卻也建立了線下超市無懼即時零售的壁壘。
鮮風生活超市開業 來源:小紅書@嵩南印象城
鮮風生活更是其中的佼佼者,從開封縣城走出來,一度用極致的顧客服務、高品質的產品、極具性價比的價格,挽救了包括鄭州熙地港、TK360等多家岌岌可危的鄭州核心商圈商場。
這次鮮風生活在嵩南印象城的門店,營業面積2,000平米,繼續通過精選商品和自有品牌,讓柴米油鹽的日常采購升級為輕松愉悅的生活體驗。
果然,當鮮風生活把鮮風醫藥、茶嶼鮮風、鮮風自營、鮮風鮮花等當家本領拿出來以后,立刻就撬動了整個二七新區的客流熱潮。
自開業以來,那個熱鬧勁兒就沒斷過。傍晚剛過6點,收銀臺就排起小長隊,貨架間推著購物車的居民得側著身子錯路。
最火的還得是晚上8點后,輕食區的折扣價簽一換,原本慢悠悠挑水果的居民立馬圍過來;到了9點更實在,直接全場6折,偶爾碰到水產品打4折,那蝦蟹柜臺前立馬能圍出個圈。
不少連剛下班的上班族都特意繞路來囤貨,也造就了閉館前電動車停滿停車場的奇觀。
自開業以來,鮮風生活熱度一直很高 來源:網絡
從熙地港的“冷區盤活”,到嵩南印象城的“電動車滿場”,作為精品超市代表之一的鮮風生活,其核心邏輯并不難理解——
靠“當日鮮+晚間折扣”抓住居民買菜剛需,再用寬敞明亮的空間,把貨架做寬、服務做細,并通過會員積分和微信社群強化與社區客群的互動,最終把一次性采購變成高頻復購。
再加上這個片區多年來始終面對大型商超距離較遠,社區周邊的小鋪商品種類有限,品質參差不齊的狀態,自然是“久旱逢甘霖”了。
鮮風生活入口處客流 來源:網絡
業態減法
在熟人社會做精準取舍
5萬平米的體量其實有點尷尬,說大吧,裝不了太多業態和品牌;說小吧,僅靠超市一家獨大,賬也算不過來。
嵩南印象城選擇了在做強超市的同時,做好“減法”。這種減法不是機械地砍掉某類業態,而是圍繞周邊30萬居民的真需求, 核心邏輯是——不做“別人有的”,只做“社區缺的”:
一、 砍零售:鄰近新開的二七杉杉奧特萊斯以“品牌折扣零售”為核心,二七萬達也側重全業態等傳統零售。加上自己體量有限,因此僅做出了11%的傳統零售。
就連鹿島會員店、九木雜物社等小而精的生活雜貨,也是聚焦日常剛需小物,貼合周邊居民“隨手買”的需求,而非“專程逛”的消費。
野狗商店聯合項目做的城市主題快閃空間
二、加生活業態:把砍出來的空間,全留給社區最缺的“高頻剛需場景”——超50%的特色餐飲、30%的生活娛樂配套。
三、挑精準品類:這里既有被動因素,因物業結構關系,最大單個鋪位僅600平米的限制,只能放棄做網紅大店,而是選蘭湘子、阿平小館等家庭日常聚餐款。
也有主動琢磨,精準到“按人群補空白”:給家庭客群補至潮影城、貝樂尼,給年輕人補快樂街區、55°N,給全齡客群補鮮風生活;連野狗商店這類小眾文創店,也是瞄準社區里“想就近逛文創”的需求,而非盲目跟風引入。
人氣小聚煙火氣品牌,品質不錯 來源:網絡
更難得的是,這些品牌不是“標準化復制粘貼”,而是和商場一起“跟城南人共創”出來的:
7-ELEVEN為了貼近城發美寓的年輕人,專門搞了家“青年旗艦店”,24小時亮著燈,深夜還能調杯果酒,加班族買個飯團就能配著小酒放松;
KFC順著“寵物友好”的定位,做成鄭州首家寵物主題店,毛孩子有專屬休息區,主人終于能安心吃頓漢堡;
阿平小館摸清了片區居民的口味,特意加了南陽黃酒,配著小炒吃,就是河南人熟悉的“下酒味”;
連第一次創業的主理人,都和商場一起打造了“嵩南謠”青年酒館,酒單里藏著城南的故事,而不是千篇一律的連鎖調調。
鄭州首家肯德基寵物主題店 來源:網絡
在這樣的取舍之中,雖然放棄了“快速、標準化、出形象”的零售紅利,卻也換來了“持久、定制化、社區專屬”的核心競爭力。
至少從當下的業績來看,它再次驗證了社區商業的價值和認可度——不在于品牌有多高級,而是“成為居民生活的一部分”。
嵩南印象城主中庭演藝 來源:網絡
空間戲法
從消費場到生活場,讓社群發聲
如果說業態和運營是“里子”,那嵩南印象城的空間設計就是“有溫度的面子”。
在寸土寸金的商業體里,它居然拿出近10,000平米做室外場地,這在鄭州社區商業里算非常奢侈了。
3,000平米的“一片好坪”是居民的最愛,周末搭帳篷、放風箏的,躺著曬太陽的,甚至還有年輕人鋪塊墊子刷題的,高樓林立的城南里,能有這么一塊綠草地,簡直是“奢侈品”。
嵩南印象城外場“一片好坪”來源:網絡
最懂河南人的是還是那個“荊芥農場”。把河南人夏天餐桌上的“靈魂配菜”種在商場里,居民能親手采摘,還能嘗用荊芥做的涼拌菜。有阿姨邊摘邊說:“這比那些網紅花墻實在多了,咱河南人就認這口新鮮!
旁邊的“鵝場”更成了孩子的樂園,一群大白鵝悠哉踱步,小朋友圍著喂菜葉,笑聲能傳老遠。還有“劃劃水廣場”的互動噴泉,夏天孩子們在里面踩水,大人們在旁邊乘涼聊天。
嵩南印象城“荊芥農場”來源:網絡
這種巧思,讓曾經從自建房變成社區居民的原住民還原了對往昔鄰里寒暄生活的那份眷戀;也讓那些通過多年打拼在鄭州首次置業的年輕群體找到了家鄉生活的影子;
更讓改善居住環境的老市民和入住人才公寓的新青年們在各種社交空間里滿足了他們多樣化的需求。畢竟,誰能拒絕一個有專人看護,還在家門口免費的游樂園?
細節的是,當孩子們游玩后,就可以到樂園旁邊專屬衛生間直接洗漱保持衛生的那種便捷,也真正體現出了項目的運營細節和心意。
更難得的是它從立項開始,就把高線城市玩出花的“社群運營”與自身的敘事空間結合,在城南的社區里慢慢發芽——
首秀的“萌寵派對”,8米高的萌寵氣模超吸睛,寵物障礙賽、美容秀讓養寵家庭玩嗨了;
“可持續生活節”上,居民用廢舊物品換有機蔬菜,小朋友用瓶蓋拼畫,晚上還有樂隊演出;
連品牌發布會都叫“放開來聚”,把戶外草坪變成社交場,大家坐著聊天曬太陽,不像逛商場,倒像鄰里聚會。
外場區域成片無動力兒童樂園 來源:網絡
商業的真答案
別搞虛的,要懂生活
如此爆火的嵩南印象城,也有一些待優化的體驗:
1、手機信號的強度和項目的熱度成反比,這條定律不知道什么時候才能失效。尤其現在商場開業必操之一還是發行各品牌的團券,打開手機核銷時沒信號的尷尬還是很影響當天的消費心情。
2、也不知道是不是個人感覺,客流量本來就大,商場背景音樂聲音也有點大,進去頭就開始嗡嗡的響。據說也有住在樓上的居民投訴人聲、商場音樂聲、中央空調外機聲交互回應。
這些活動運營上的細節,以及多方利益平衡中的發展,都是考驗商管敏感度的時刻。
但這樣一座躲在社區里,體量、規模、設計都不顯山不露水的小項目,能拿到這樣的開業流量,顯然是“瑕不掩瑜”。
它也說明了,對于一個社區商業項目而言,把周邊人“要買菜、想遛娃、能曬太陽”的日常小事,做成吸引大家常來的理由;讓商場更像樓下的客廳,有事沒事路過就想進去轉一圈,就是值得借鑒的本事。
這是比起品牌和銷售數據之外,它給同類城市社區級項目更寶貴的啟示。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