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美食名片”紅公館爆雷,創始人首次回應
出品/職業餐飲網
撰文/旖旎
“紅公館的幾大問題:重金投資失敗巨額虧損,負債經營,內部管理漏洞,借高利貸被套利貸,但欠大家的,我會還”!
這是來自南京知名高端餐飲品牌紅公館創始人吳斌發的朋友圈。
近日,作為南京美食江湖中,唯一同時斬獲米其林、黑珍珠、必吃榜三項權威榮譽餐企的紅公館,卻陷入倒閉、欠薪等輿論風波。
創始人字里行間的無奈,揭開了部分敗因。
而在我們看來,更讓人心頭泛酸的是對這個16年品牌的惋惜。日復一日積累的本土食客的好口碑,多年來打拼積攢的一份份殊榮都在輿論風波中消散。這樣一個好品牌落得如此境地,更讓人感嘆餐飲的不易。
它“墜落”的背后,也是高端餐飲遇冷、消費理性化等時代趨勢下,部分餐企化為塵埃消散后的“縮影”。
當時代的浪潮奔涌向前,如今陷入泥潭的紅公館或許正印證了那句:
“時代里的一粒塵埃,落在個人頭上,就是一座山”。
從“南京美食名片”到“一夜閉店”,
輿論風波來得猝不及防!
說到紅公館,它可以算得上是南京的美食名片。
從2009年創立,目前已經走過了十六個年頭。
創立16年,南京高端餐飲“扛把子”
創立之初,紅公館就瞄準淮揚美食,加之融合民國風的“金陵文化”,一下子在南京爆火。
它慢慢地不僅成為南京的美食名片,也化身成為南京人的“高端社交符號”。
而作為紅公館集團旗下的紫金山院,3次獲得黑珍珠餐廳榮譽,今年4月,又入選江蘇省米其林指南入選餐廳。
6月,民國紅公館(老門東店)也摘得2025大眾點評必吃榜的榮譽。
紅公館集團就這樣成為了南京餐飲圈唯一同時斬獲米其林、黑珍珠、必吃榜三項權威榮譽的企業,也變成了當之無愧的南京高端餐飲界標桿。
一夜之間,全部門店倒閉、欠薪、欠高利貸、高額儲值難兌現……
而在各種榮譽加持下,紅公館沒有繼續攀升,反倒一夜之間陷入泥沼。
先是從8月30日開始,紅公館南京所有門店(包括老門東店、金奧店、總統府店等)及旗下高端品牌紫金山院陸續暫停營業。
部分門店被電力公司貼上了“欠費停電通知書”、“燃氣欠費停氣通知書”。
接著,又陷入欠薪、儲值卡難兌現、老板跑路的輿論風波。
從7月開始,陸續有員工在社交平臺發出,自己4月到6月的工資沒發、社保斷繳。
除此之外,還被曝出供應商貨款拖欠和會員大額儲值卡難兌現。
很多會員都是近乎上萬的儲值,門店關閉,讓很多會員都開始擔心老板跑路。
雖然一部分兌換了一些茶葉和酒水,其他大多數會員還是在求助維權,想退還儲值的錢。
創始人發聲:
紅公館確實問題重重,但欠大家的,我會還
面對輿論風暴,紅公館總部“南京紅公倌餐飲管理有限公司”相關人員在8月18日發出聲明。
表示老板跑路是謠言,但因“資金周轉”出現了問題,導致部分款項未能及時支付。
會力求盡快恢復正常經營,承諾按照約定時間履行支付義務。
聲明發出后,輿論風波沒有平息,反倒更多人恐慌自己的工資和儲值無法正常被支付。
9月7號晚上,紅公館創始人吳斌在自己的朋友圈做出回復,揭開了紅公館經營背后的真實問題和困局。
4大問題:
重金投資兩個店失敗造成巨額虧損;
負債經營員工工資拖欠;
內部管理有漏洞,存在職務侵占;
為了救公司,借高利貸被套利貸;
而這所有問題又形成了惡性循環的連鎖反應:員工圍堵吳斌,限制其正常開展自救工作;兩家門店被強行關閉;大量員工被迫離職;會員嚴重擠兌,導致現金流突然斷裂,無力支撐;輿論風波愈演愈烈。
職餐記者獲悉最新消息,紫金山院目前已經重啟,會員可以消費30%刷卡,70%現金。
很多顧客都很惋惜,表示“挺好的品牌,可惜沒做好”、“很用心的品牌,環境菜品都不錯,怎么就突然倒了”。
趨勢浪潮更迭下,
它成了中高端餐飲的“一粒塵埃”
紅公館的墜落,從來不是一家企業的偶然,而是時代浪潮下中高端餐飲的 “集體縮影”。
當消費理性化成為趨勢,高端餐飲的生存邏輯被徹底顛覆,即便如紅公館這般手握米其林、黑珍珠、必吃榜三項榮譽的 “南京美食名片”,也難逃 “趨勢不站在你這邊,再強的能力也難敵風險” 的宿命。
1、“高杠桿運營”之下,牽一發而動全身的危機鏈埋下“雷區”
誰能想到,曾包攬米其林、黑珍珠、必吃榜三項權威榮譽的紅公館,會在短短數月內從云端跌落泥潭。
這場令人唏噓和惋惜的崩塌,并非沒有經營好菜品、沒有呵護好品牌,而是暗藏的“問題”堆積,沒有解決,成了致命引線。
紅公館的潰敗,始于對 “高杠桿” 的依賴。
其多年來將餐飲行業 “現金流穩定” 的特性,異化為撬動擴張的 “資本杠桿”。
正如創始人提到的,望山街、行宮兩家店巨額投資失敗,造成現金流斷裂。
把 “短期現金流” 錯當作 “長期抗風險底氣”,搭建起看似繁榮的 “空中樓閣”。
當投資新門店的巨額虧損砸來,這座樓閣瞬間坍塌。
本就緊繃的現金流徹底斷裂,而會員見門店停擺引發 “擠兌潮”,供應商也因長期欠款集體追討,形成雙重重壓。
此前被高杠桿掩蓋的漏洞全面爆發,負面輿論又放大恐慌,導致更多會員要求兌現、員工圍堵維權,最終陷入 “越混亂越缺錢,越缺錢越混亂” 的惡性循環。
正如商業規律所示:“所有靠杠桿撐起的擴張,終會在風險來臨時,將每一分收益都轉化為加倍的虧損”,紅公館的結局,早已在其選擇高杠桿運營時注定。
2、時代的一粒塵埃:中高端餐飲洗牌的悲劇不斷上演
去年以來,隨著消費偏理性,中高端餐飲圈的 “閉店潮” 早已不是零星個案,而是成了行業內難以回避的高頻事件。
像是曾讓食客提前3個月搶位、人均消費曾高達近萬元的“魔都最貴北歐菜”米其林一星餐廳“EHB餐廳”,宣布將于本月28日結束營業后,關店離場。
Opera BOMBANA?(北京米其林一星)、?Refer?(黑珍珠二鉆北歐餐廳)、?L'Atelier 18?(上海外灘十八號)等因經營壓力于去年都陸續停業?。
這些品牌的倒下,原因看似各不相同 —— 有因成本承壓的,有因客群流失的,也有因定位脫節的,但追根溯源,都逃不開中高端餐飲行業趨勢的更迭。
如果像之前一樣門店顧客盈門,現金流好,或許紅公館等高端餐飲品牌能度過難關,但如今下滑趨勢之下,有一點點問題就會引起惡性連鎖反應。
如今,顧客早已從 “為排場買單” 轉向 “為品質買單”,過去 “高溢價、重裝修、輕性價比” 的模式不再吃香,疊加經濟環境影響,高端商務消費、大額宴請需求明顯收縮,行業不可避免地進入洗牌期。
而紅公館的墜落,不過是這場洗牌浪潮中最受關注的一朵浪花 —— 它不是第一個因趨勢脫節而倒下的高端品牌,也不會是最后一個,只是無數中高端餐企在時代塵埃下掙扎的典型縮影。
就像那句嘆息:“時代的塵埃落在行業頭上,就是無數家企業的滅頂之災。”
中高端餐飲的生態早已改變,當趨勢的風向轉變,再精密的經營策略、再深厚的品牌積淀,都可能在一夜之間變得不堪一擊。
職業餐飲網總結:
趨勢更迭之下,餐企沒有永遠的 “安全區” 。
紅公館的故事,是商業世界最殘酷的啟示:沒有任何企業能永遠躲在 “成功的安全區” 里。
當時代趨勢轉身,曾經的優勢可能變成劣勢,過往的經驗或許成為枷鎖。
它曾用16年辛苦鑄就一個品牌,但卻忽略了高杠桿下,任何微小的失誤,都可能引發連鎖崩塌。
在趨勢面前,個體的能力終究有限,唯有敬畏趨勢、守住經營本質,才能在時代的風浪中,避免成為那粒 “消散的塵埃”。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