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便面“老大哥”康師傅,也快跑不動了?
出品/連線Insight
撰文/熊逾格
泡面不好賣了,康師傅需要新故事。
8月11日,康師傅控股發布2025年半年報。財報數據顯示,2025年上半年,康師傅營收錄得400.92億元,同比下降2.7%,銷售額跌超11億元;歸母凈利潤錄得22.71億元,同比上漲20.5%。
康師傅2025年上半年財務摘要,圖源:康師傅2025年半年報
據世界方便面協會統計,2020年到2023年的三年間,中國方便面消費量從478億包降至438億包,減少40億包。作為行業領頭羊,康師傅首當其沖地承受著市場結構性沖擊。
這幾年,康師傅選擇以漲價策略抵御風險,以維持凈利潤的增長,卻難以挽回營收的下滑。
作為中國方便面行業33年的絕對王者,康師傅曾經是“國民品牌”的代名詞。從1992年第一包紅燒牛肉面問世,到成為年營收超過800億元的食品帝國,康師傅見證并推動了中國方便面市場從無到有的壯大、發展。
然而,當外賣、預制菜、新茶飲等新興業態不斷沖擊傳統速食市場時,這家老牌企業卻顯得有些“力不從心”,產品策略趨向保守。
按如今的說法,康師傅缺乏刷新消費者認知的“新爆款”。當市場份額遭受擠壓,僅靠成本控制和漲價策略維持利潤,究竟能持續多久?
8月21日,康師傅推出一款號稱“歷經9年研發”的“特別特”鮮泡面,并聯合羅永浩進行宣發,成功讓一款方便面新品“出圈”。
時代變了,消費者的習慣變了,行業正在加速洗牌。作為傳統食品飲料巨頭,康師傅站在一個關鍵的十字路口,主動求新或許還不算太晚。
1、康師傅失速,競爭對手卻更多更猛了
從財報數據透露出的情況看,康師傅面臨的困境十分鮮明。
2025年上半年,康師傅方便面業務營收134.65億元,同比下滑2.5%;飲品業務營收263.59億元,同比下滑2.6%。
這是康師傅飲品業務近五年來首次在中期出現下滑,較2024年同期減少超過7億元收入。
康師傅2025年上半年飲品業務變動說明,圖源:康師傅2025年半年報
其中,茶飲料銷售額為106.70億元,同比下滑6.3%;果汁銷售額為29.56億元,同比下滑13.0%;包裝水銷售額為23.77億元,同比下滑6.0%。只有碳酸及其他飲料銷售額達到102.56億元,實現6.3%的增長,但難以彌補主力品類的全面下滑。
而在方便面細分品類中,康師傅的高端產品線遭遇重創,中價袋面、干脆面及其他分別有所增長,反映出消費者正在向性價比產品回流。
據康師傅2025年中期業績報告,高價袋面銷售額為50.92億元,同比暴跌7.2%,容器面銷售額為67.71億元,下滑1.3%;中價袋面、干脆面及其他,分別達到13.72億元、2.3億元,實現8.0%和14.5%的增長。
康師傅2025年上半年主營業務數據,圖源:康師傅2025年半年報
對比競爭對手的表現,康師傅的失速顯得格外突出。
據統一企業2025年半年報,康師傅的“老對手”上半年營收錄得170.87億元,同比增長10.6%;歸母凈利潤錄得12.87億元,同比增長33.2%。具體到業務,統一食品業務營收53.82億元,同比增長8.8%;飲品業務營收107.88億元,同比增長7.6%。
鮮明的對比,讓康師傅的“減收增利”顯得耐人尋味。而更值得擔憂的,是競爭對手在新興品類的快速崛起。
在不少傳統食品飲料公司中,飲料業務都成為拉動集團營收增長的主要動力之一。而當下市場,無糖茶則是飲料賽道增長最快的品類。
尼爾森報告顯示,2023年,即飲茶品類超越碳酸飲料成為國內銷售額份額第一大的品類,其中無糖茶同比增速達到110%,遠高于即飲茶整體的19%增速。
2024年,統一加速入局無糖茶市場,推出“春拂綠茶”等產品。2025年上半年,統一茶飲料營收為50.68億元,同比增長9.1%。
農夫山泉2025年半年報顯示,其茶飲業務在東方樹葉帶領下,營收同比增長19.7%超100億元,首次超過包裝水營收,成為第一大業務。
據馬上贏平臺數據,新興茶飲品牌“果子熟了”在2024年上半年無糖茶市場份額實現同比增長851.07%,躍升至行業第四。2025年上半年,果子熟了以年銷量4億瓶的數據,躋身無糖茶品類第三。
從增速來看,2025年上半年,無糖茶市場份額前十名中,僅有果子熟了、農夫山泉、統一三家銷售額同比穩定增長,娃哈哈、伊利突破性增長后迅速回落,三得利、康師傅銷售額則持續同比下降。
顯然,康師傅依靠冰紅茶稱霸飲料市場的時代不再,面對在無糖茶等新興市場的頹勢,仍然需要努力追趕。
2、漲價不是救命稻草,康師傅正在掉隊?
面對營收下滑的壓力,康師傅選擇了一條看似理性卻充滿風險的道路——漲價。
2023年11月,康師傅將茶飲和果汁中包裝價格從3元上調至3.5元,1升裝產品更是從4元直接漲至5元,漲幅高達25%。
在方便面產品上,康師傅也在近年數度漲價:2021年末,康師傅袋面由2.5元漲到2.8元,經典桶、mini桶分別上漲0.5元,到4.5元、3.5元;2024年,康師傅袋面由2.8元漲到3元,經典桶由4.5元漲到5元。
康師傅2025年上半年主營業務毛利率變化,圖源:康師傅2025年半年報
2025年半年報顯示,康師傅漲價的決策確實改善了盈利狀況,方便面業務毛利率同比提高0.7個百分點至27.8%,飲品業務毛利率更是同比提升2.5個百分點至37.7%。
然而,漲價策略的負面效應也在逐步顯現。
據《首席品牌觀察》報道,一份覆蓋18家便利店的調研顯示,2023年11月的漲價后,18家便利店中僅有2家店鋪按5元新價銷售康師傅1升裝冰紅茶,10家自行降價到4-4.5元,另有6家直接選擇下架處理。
如果說終端反應直觀地反映了市場對康師傅漲價決策的抵觸情緒,更為嚴重的反應,體現在渠道網絡的持續收縮。
截至2025年6月底,相比2024年末,康師傅經銷商數量從67215個降至63806個,減少3409個;直營零售商從220623個降至219124個,減少1499個。
康師傅2025年上半年生產分銷網絡變化,圖源:康師傅2025年半年報
2021年至今,康師傅少了1.7萬個經銷商和3.7萬個零售終端,渠道網絡縮水超過20%。
更值得焦慮的,是康師傅似乎沒跟上時代的變化,在新消費趨勢的沖擊下,康師傅錯失了多個重要風口。
無糖茶市場的快速增長中,康師傅反應遲緩,其推出的“鮮綠茶”等產品雖然在技術上有所突破,但市場表現平平。氣泡水賽道更是幾乎缺位,眼看著元氣森林等新銳品牌快速崛起。
而對于方便面產品的需求變化,康師傅也顯得力不從心。例如,據艾媒咨詢2024年調查,59.3%的消費者擔心方便面的油炸工藝,健康化已成為不可逆轉的消費趨勢。但康師傅順勢推出的“鮮Q面”等非油炸產品,在總營收中的占比仍然有限,難以真正“出圈”。
與此同時,外賣市場對方便面的替代效應持續加強。
據馬上贏平臺數據,國內非組合裝方便面均價在2023年跨過3元大關,在2024年維持在3.7元左右,并在2025年繼續上漲。
另一方面,2024年中國外賣市場規模突破1.27萬億元,用戶達5.92億人。面對外賣平臺6元的低價套餐,方便面的性價比優勢正在下滑。
無疑,速食消費格局的劇烈變動中,方便面巨頭康師傅必須推陳出新,講出新故事。
3、康師傅的新品,市場買單嗎?
傳統業務承壓,康師傅將希望寄托在產品創新上。
2025年上半年,康師傅推出超過10款新品、40多個SKU,從3、4元的大眾產品到超過20元的高端系列,試圖通過多元化產品矩陣重新激活市場需求。
在方便面領域,康師傅的創新嘗試頗為積極。
8月21日,康師傅推出,號稱歷經9年研發推出的“特別特”鮮泡面,采用0油炸工藝及“單簍水煮”工藝,打出“通過技術創新試圖重新定義泡面體驗”的旗號。
康師傅聯合羅永浩宣傳“特別特”鮮泡面,圖源:康師傅官方微博
2025年,康師傅還推出“合麵”產品,瞄準正餐替代市場,主打“一盒正餐好面”概念,在10元價格帶形成差異化競爭優勢;“東方食集”系列則推出泰式酸辣海鮮面、新加坡肉骨茶面、日式味噌面等異國風味,滿足年輕消費群體的嘗鮮需求。
在飲品創新方面,康師傅也推出“多維計劃”維生素果汁、枸杞菊花茶、決明子大麥飲等產品,在功能性飲料上有所突破。
在新渠道開拓方面,康師傅也展現出明顯的戰略轉向。
例如觸達線下賣場,通過與開市客合作推出紅燒牛肉Premium杯面,布局直播帶貨,2024年3月開始的近一年時間,在淘寶天貓的累計銷售額達到8.3億元。
然而,這些創新努力的整體效果仍有待觀察。
歸根結底,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這些單品尚未形成足夠的規模效應。例如,統一憑借“茄皇”等高端方便面產品實現雙位數增長,5元以上產品占比高達44%;農夫山泉憑借東方樹葉一款飲料便拿下無糖茶市場過半份額。
2025年第二季度非組合裝方便面市場份額前五,圖源:馬上贏數據
從財報來看,新品對總營收的貢獻度遠未達到足以扭轉下滑趨勢的程度。據馬上贏平臺數據,2025年第二季度非組合裝方便面市場份額前五中,統一、康師傅分別有3款、2款。其中,康師傅仍然依賴傳統口味,統一則依靠茄皇、湯達人完成突圍。
在高端產品線,高價袋面銷售額同比下滑7.2%的數據表明,消費者對高價方便面的接受度有限,康師傅的高端化策略遭遇現實阻力。
站在2025年的時間節點回望,康師傅正經歷著一場深刻的中年危機。這不僅是一家企業的困境,更是傳統快消巨頭在新消費時代面臨的共同挑戰。
從表面看,康師傅依然保持著行業領導者的地位。中商產業研究院的《2025-2030年中國方便食品業深度分析及發展前景預測報告》顯示,從2023年銷量來看,康師傅以45%的方便面市場份額遠超第二名統一的16%和第三名白象的12%。
但這種領先建立在一個正在萎縮的市場基礎上,如同在退潮中堅守的城堡,看似堅固實則危機四伏。統一持續增長的追趕,白象在數年內的異軍突起,都讓康師傅壓力倍增。
更深層的問題在于,康師傅的商業模式正面臨根本性挑戰。
當年靠大規模生產、大渠道覆蓋、大品牌曝光建立的競爭優勢,在個性化、健康化、便利化的新消費環境中顯得越來越乏力。消費者不再僅僅追求“填飽肚子”,而是要求“吃得更好、更健康、更有趣”。
康師傅的應對策略——漲價、創新、拓渠道——雖然方向正確,但執行效果有限。
漲價在短期內提升了盈利能力,卻可能損害長期的品牌價值和市場份額。產品創新雖然活躍,但尚未形成足以重塑品牌形象的爆款產品。新渠道雖然有所突破,但難以彌補傳統渠道的萎縮。
對比那些成功轉型的消費品牌,康師傅缺少的或許是更徹底的自我革新勇氣。
當農夫山泉用東方樹葉押注13年無糖茶,元氣森林用“0糖0卡”顛覆氣泡水時,康師傅雖然也在創新,但更多是在原有產品基礎上的微調,而非顛覆性的重構。
在中國食品工業轉型升級的大潮中,康師傅的選擇不僅決定著自身的未來,也將為整個行業的發展方向提供重要參考。這場關于傳統與創新、規模與品質的博弈,遠未到塵埃落定的時候。
本文頭圖來源于康師傅官方微博。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