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藤洋華堂:讓顧客感覺被“寵愛”著
“一切為了顧客的滿足”。
巨大的標語掛在成都伊藤洋華堂總部辦公區域的正墻上,然而來過伊藤洋華堂的人誰都不會認為,這僅僅是一句口號。
13年來,伊藤洋華堂早晨一開店,員工們就已整齊地站在門口,向進店的顧客俯首彎腰90度,微笑著說:“您好!歡迎光臨!”
13年間,從第一句“歡迎光臨”、 第一批冰塊保鮮包裝袋、第一種特殊迎送服務,到第一個茶水驛站、第一間嬰兒休息室、第一次顧客懇談會、第一個公開意見欄……“伊式”服務不斷升級、從未間斷。
伊藤洋華堂的董事長、總經理三枝富博說:“我們的目的是讓顧客一走進洋華堂,就感覺到自己是被‘寵愛’著。”
眼界:從天空到地面
“要快速成長,就必須同時擁有鳥的眼光、蟲的眼光、魚的眼光!”說這句話的時候,三枝富博在笑:“只有面面俱到,才能獲得成功。”何謂“鳥的眼光”?三枝富博在紙上寫下三個中文字——鳥瞰圖:“鳥在天上飛,從高處看世界,看到大海、湖泊、高山、草原等,眼里是大地的全貌。就零售業而言,我們宏觀地看事情時,需要這樣的眼光。”
2008年,成都伊藤洋華堂當時只有3家店鋪,其中還包含1家開店不到1年的店鋪,其總營業額就達到了29億元人民幣。而到了2009年,同樣這3家店鋪的營業額已達到了35億元人民幣。但10余年才開3家店的速度,還是讓人覺得保守了一點。
面對質疑,三枝富博強調道:“這正是我們的策略。開分店簡單,但要開好卻不容易,需要有充分的準備,需要人力、財力、銷售力和管理能力的跟進。成都伊藤的作風是:首先把現有的店做到最好,然后才考慮新的發展。”
“我們要以‘質’為基礎,來推動‘量’的發展。”
從1號店到2號店用了6年、從2號店到3號店用了4年,未來,成都伊藤將加快開店的速度。據內部人士透露,目前洋華堂已做出在成都開8至10家門店的發展規劃,而且正醞釀走出成都、走出四川。
三枝富博說,我們希望把店開得大,但“大”并不是唯一追求,“關鍵是要貼近當地顧客的需求。” 除了多開新店之外,洋華堂還在業態上有所創新:3號店和4號店已經引入了shopping-mall的概念。三枝富博這樣定義業態創新:“shopping-mall是發展趨勢,現在顧客到商場不再只是購買商品,而是為了愉快地消磨時光。所以,我們要像營造一座城市一樣營造一個店鋪。”
鳥在天上飛,看的是宏觀。蟲在地上爬,看的是自然就是微觀,這是伊藤不放過任何細節的又一注解。
從1997年起,伊藤開成都賣場之先河,購買了專業天氣預報。伊藤的每個樓層,都安裝了溫度計;總經理辦公室、店長辦公室、各部門主管辦公室里,無一例外懸掛著氣象走勢圖。
三枝富博一語道破天機:“最該應對的,就是溫度變化。”
對商品進行調整的依據,即是當天的溫度。“顧客對溫度相當敏感。”三枝富博的手在胳膊上比劃:“如果23至25℃,他們會開始穿短袖;25至28℃,就可能穿吊帶;到了30℃,會去吃刨冰……”“關注溫度”的習慣真的頻出效益。曾因提前預知劇烈降溫,雙楠店立即增加店內羽絨服的數量,并調整到賣場最好位置,結果前一天只賣出10件的羽絨服,在降溫當日銷售量猛增到70件。看電視新聞、讀當日本土日報,是三枝富博每天的另一堂課。做剪報,在伊藤有專門人員在工作。對一些重要剪報,三枝富博會張貼在自己辦公室,用以對賣場經營進行把控。“新聞會告訴很多我們很多原來不知道的東西,比如豬肉價格為何會上漲,何時會下跌,很多信息會讓我們知道如何適時調整。” 伊藤的 “三感”,即感動的賣場、感激的待客、感謝的心情:“回報顧客三大精神”:衷心感謝顧客來臨、努力提供優質服務、細心體貼顧客需要,這些理念被業界人士認為是伊藤品牌光環不會褪色的保證。每天清晨早會上,伊藤洋華堂總有朗朗誦讀“服務六大用語”和“回報顧客三大精神”的聲音,總經理每次向員工發放獎金時,總不忘提醒“這是顧客發給大家的”。
“比起遠方的美女,更要重視近鄰的婆婆。”這是三枝富博在全員大會上提出的服務要求。
網超:從線下到線上
“魚在水中游,自然會遇到順流和逆流,也必須選擇游向哪一個支流。如果一條熱帶魚,選擇游向寒帶,它肯定會死。它究竟跟著哪一條支流,流向哪一個海灣,才會獲得更多的食料呢?零售業經常要做這樣的選擇,要想像水里的魚一樣游得暢快,就要學會像魚一樣看每一次水的流向。”三枝富博這樣定義 “魚的眼光”。
無論是因為天氣原因不想出門、不想自己搬很重很大的商品回家,還是覺得超市離家太遠、工作太忙無暇購物,只需登錄伊藤網絡超市,簡單填寫會員資料,即可在伊藤網絡超市的兩千余鐘商品中挑選到自己需要的食品、服裝以及居家用品。只要每次購物超過100元,就能享受免費送貨上門、貨到付款等服務。
記者在伊藤網絡超市的“后臺”上,瀏覽到這樣一系列有趣的留言:“麻煩再幫我買一瓶某品牌的卸裝水”、“再帶兩盒牛肉過來(要全瘦的哦)”、“我昨天在某專柜幫我老媽買的價值498元的那款黑色鞋子小了一號,昨天已經找了專柜營業員做了換貨處理,今天他們調來的商品已經到專柜,請幫我一起帶過來”、“送貨時請將我在3樓某專柜買的洗發護發3件套帶過來”……
“留言的是多我們網店的‘鐵桿粉絲’,從伊藤網超開店至今,一些顧客平均每周至少下兩單。”有一部分顧客,因為經常來逛雙楠店,對實體店的商品非常熟悉,只要在下單后的附言中留言還要買哪些商品,雖然網站上還沒有登錄,網絡超市的工作人員也會盡去幫忙購買。
據統計,一年時間,網絡超市從5000元的日銷售量發展到現在的20000元(節假日35000元)左右。目前已有25000多名會員,20歲到40歲的會員占到了95%。
“我們要讓網絡超市與實體店一起,成為伊藤洋華堂的兩個車輪、穩扎穩打地進步,讓顧客無論在網上還是實體店,都能感受到在伊藤購物的幸福。”三枝富博滿懷豪情,“未來的5至10年,網絡銷售的上漲不可小覷。重視網絡銷售,這不僅是迎合變化,也是不斷順應顧客需求所作的一次挑戰,希望我們的網絡超市未來將代替顧客的冰箱和收納箱。”
關懷:從員工到領導
“一人百步不如百人一步。”
談到人才培養,這是三枝富博一直掛在嘴邊的話。在成都,經過14年的職業生涯,三枝富博認為自己是個幸運的人。住居部部長、春熙店店長、雙楠店店長、總經理、董事長,這一路走過來,經歷挑戰、失敗、再挑戰,歷年的沉淀與積累,讓他勾勒出團隊的方圓,也尋找到培養人才、發現人才的多種途徑。
伊藤洋華堂定期開設“成果發表會”、“業務提案會”、“員工技能大賽”等活動,鼓勵全體員工參與,并對優勝者給予獎勵。僅“業務提案會制度”開展的1年多時間里,便收到員工業務改善提案17萬份,像“為顧客提供汽車遮陽擋”、“在兒童天地為小朋友準備小便器”等很多方便顧客的提案都付諸了實施。
每一次活動結束之后,成都伊藤都會組織一次慶功宴,并邀請員工的家人參加。三枝富博真誠地向他們表示感謝,他希望員工的家人也能了解伊藤,他希望員工和他的家人,都能從伊藤感受到幸福的味道。“‘忠誠于我們的員工’和‘忠誠于我們的顧客’一樣,都是成都伊藤的企業文化。每一個人的成長,都在推動公司的發展。”三枝富博說。
“每做一件事情,或者是天,或者是地,總會被看到。我們所做的一切都是我們應該做的,只要我們努力將一切做得更好,必會得到肯定。”三枝富博的話里含著強烈的自信。
(名牌時報·超市周刊 記者 張苒)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