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團“止血療傷”,同城零售鏖戰阿里
隨著疫情受控,美團外賣和酒旅業務逐漸復蘇,依靠低毛利建立起來的平臺規模,正成為其本地生活對抗阿里的第一道城墻。
近日,美團發布2020年二季度業績顯示,Q2公司營收達247.2億元,同比增長8.9%;凈利潤22.1億元,同比增長152.4%。其中,餐飲外賣從Q1扭虧為盈,收入達到145.4億元,到店、酒旅業務明顯恢復,新業務同比增長22%。
截至6月30日,美團經營現金流由Q1的負50億元轉為正值56億元,持有現金及現金等價物139億元和短期投資445億元。隨著盈利情況大幅好轉,美團股價在財報發布當天一度漲到247港元/股,總市值達到1.44萬億港元。
Q2止血療傷后,美團在多條業務線上主動發起進攻,一邊取消支付寶支付,擴大平臺品牌商家交易優勢,一邊用“地推部隊”攻入攜程(高端酒店)、阿里(零售)腹地。強敵反擊,相持拉鋸,美團“流血擴張”的無邊界故事繼續上演。
已至盈利收割期
美團多年來一直被沉重的勞務成本拖累,400萬外賣騎手的工資是支出大頭,也是疫情中美團“漲傭金”的原因之一。
今年二季度,美團銷售成本同比增長9.4%至161億元,其中騎手成本增加7.3億元,餐飲B2B服務和美團閃購、買菜業務成本增加5.7億元,但整體占比持平。帶來收入同比增長8.9%至247億元,環比上升20個百分點,經營利潤率達8.8%,同比增長79.6%。

由于高頻剛需的外賣和單車、買菜等新業務快速恢復,經營利潤從Q1的7000萬虧損變成盈利13億元,原本靠酒旅業務輸血的外賣業務終于“站起來了”。
美團這些年學亞馬遜,通過燒錢搶市場,靠低毛利擴大規模,到Q2已經有4.57億交易用戶和630萬商家。用戶和商家數量持續增長下,平臺議價能力提升,將以更低成本獲取客戶。
疫情期間,消費行為向線上遷移,傳統線下餐飲服務加速在線化,國內一二線城市外賣消費訂單量占比達到65%,美團的用戶和商家有半數以上來自這些城市。

然而從增長上看,2020年美團用戶和商家數同比增速已下滑至10%以內,加上與阿里本地生活競爭,美團規模化增長空間進一步被壓縮。
美團需要在下沉市場另尋出路,用補貼快速滲透“五環外人群”,提高線上消費頻次,與品牌連鎖商家合作,優化平臺資源。
在12億流量池的引流下,餓了么注冊用戶數量增長30%,阿里不斷向本地生活入口輸送資金、流量和技術。平臺競爭中,美團要擴大全品類供給,把運營服務做得細致到位,提升盈利能力。
外賣、酒店托盤上爬
美團外賣會員計劃、618外賣節和“必系列榜單”活動,促進了外賣業務復蘇。
財報顯示,餐飲市場消費反彈下,對線上流量的需求,帶動美團新品牌餐飲商家數量同比增長超110%,外賣傭金收入達127億元,在線營銷服務收入同比增長62%至18億元。
優質商家供給增多使平臺交易金額和客單價提高,Q2外賣交易金額同比增長16.9%至1088億元,日均交易筆數同比增長6.9%至2450萬筆,每筆訂單的平均價值同比增長9.4%至48.8元。
營銷活動中對用戶補貼增加,讓美團外賣變現率同比下降了0.4個百分點至13.4%。環比來看,Q2的外賣人均交易筆數、每筆交易金額下降,會員付費轉化率還不高,美團外賣的變現能力需要不斷改善。

2019年國內餐飲市場規模達到4.7萬億,年增長率約9.3%。餐飲外賣的生態邊界不斷擴大,服務場景更多元化。除了吸引外賣優質商家入駐,推動中小商家進行品牌升級,也利于美團形成良性消費生態。
多種公開場合,王興和美團高層都提到要對供給側數字化,圍繞供應鏈、配送和營銷服務,擴展商家服務生態。

商家層面的數字化,不只是菜品和餐桌形式的變化,而是從上游改變餐飲行業的供給結構。這需要美團長期關注并投入資金、人力來提高中小商家的服務效率,依托平臺運營質量來降低邊際成本。
到店及酒旅業務之前是美團的利潤貢獻大頭。由于消費恢復周期較長,Q2收入同比下降13.4%至45億元,國內酒店間夜量同比下降17%至7800萬。

目前,酒店訂房已經恢復到了去年同期水平,該業務收入比Q1增長49%,其中傭金收入增長75%至21億元,在線營銷服務收入增長30%至24億元,經營利潤增長178%至19億元,預計三季度,在十一黃金周刺激下,間夜量將會恢復正增長。
2019年美團在線酒店預訂量約51%,間夜量占比達到49%,超過攜程系的32.5%和34%,但主要是低星酒店,到店消費的利潤率不高。
通過消費券、拼購、直播等促銷手段,美團在Q2加快了與高星酒店合作,到店服務的非住宿收入增加,但這直接與攜程在商家資源上產生了競爭。
隨后攜程迅速尋求與戰略投資途牛的京東合作,在京東上線旅游產品,既獲得京東的流量加持,也接入了京東電商貨品的接口,豐富旅游直播內容和服務體驗。
就美團和攜程在高星酒店消費場景來分析,用戶從旅游APP到酒店入住比從外賣平臺下單粘性更強,攜程有美團難以趕上的酒旅平臺溢價,整體毛利率在80%左右。
攜程在國內擁有最多的高星酒店資源,長期占據海外酒旅及高端商務人群消費心智,用戶消費習慣和酒旅商家交易體系的差異,或許會讓美團在高端市場碰壁。
同城零售,鏖戰阿里
美團外賣、到店酒旅以及新業務,聚焦線下配送、出行和租賃服務,滿足消費者的本地生活需求。
2020年Q2,美團新業務收入同比增長22%至56億元,主要是來自B2B餐飲供應鏈服務、餐廳管理系統、共享單車及網約車業務的貢獻。同時經營虧損較Q1上漲7%至15億元,這是由于美團買菜、團購和網約車業務的投入加大。
美團共享單車、網約車和充電寶等在不同的細分領域競爭,強推的美團閃購和買菜業務,在小件商品、生鮮為主的線上線下零售市場也遭阿里阻擊。
今年3月支付寶升級為數字生活服務平臺,4月中旬“天貓超市+淘鮮達+盒馬”組成的同城零售事業群被列入阿里1號項目后,阿里的進攻對象直指美團。財報顯示,本季度阿里本地生活服務收入71億元,同比增長15%。
為迎擊阿里,自營的美團買菜,用補貼在一線城市拉新獲客;美團閃購上線“團好貨”功能,加強與更多線下商超合作;7月美團成立優選事業部,推出優選品牌,用社區團購的方式來給低線城市社區供應優選的產品。
王興在分析師電話中提到,“生鮮是一個競爭非常激烈的市場,這個市場中已有很多互聯網企業深入其中,比如,阿里巴巴。但美團從來都不懼怕競爭!”
一方面,線上生鮮產品是美團零售體系中要拿下的市場。美團要靠高頻剛需的生鮮零售帶來更多訂單,驅動400萬騎手的運力體系創造更高的單位經濟效益。

另一方面,美團的即時配送能力配合大眾點評的內容引流,能夠提高商家零售效率,并且以前置店改善倉庫,供應鏈成本進一步優化。
財報顯示,Q2美團閃購商品SKU和商超數量增長,旗下菜大全品牌接入300余菜市場,美團買菜已在北上廣深上線,北京服務站增加到60家,有效供給范圍擴大。
即時配送賽道,除了美團自營+加盟+眾包組成的配送體系,還有阿里系的蜂鳥配送和點我達,京東到家合并上市后的達達、以及B2C路線的順豐同城,C2C的閃送和UU跑腿等,商家合作選擇余地較大。
阿里的零售生態中,天貓超市、盒馬及大潤發提供各類商品,餓了么和蜂鳥配送負責線上訂單履約。達達本地即時零售平臺已覆蓋中百、永旺等30家連鎖超市,1200家門店。而自營模式為主的美團,在商家資源、供應鏈成熟度上,還需要加大投入,優化效能。
同城零售業態線上轉型周期較長,隨著美團、阿里及京東、永輝等品牌不斷改造供應鏈和營銷打法,未來生鮮零售仍有變數。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